51 交拜[第1页/共5页]
“殿下,妾身,……。”
喜婆翻开了轿帘,罗官奴出来。仍然在肩舆前,摆放了两块地毯。又有“阴阳人”,也即羽士之流,手拿花斗,斗中装着谷、豆、铜钱、彩果等物,一边念咒文,一边望门而撒。孩子们争相拾取。此俗,名叫“撒豆谷”,相传源自西汉,目标在于避“三煞”,俗云压青羊诸杀神。
两人再转回新房。房中铺席,邓舍站在东边,罗官奴站在西边。伉俪交拜,此时可行。罗官奴先拜,邓舍答拜。遵循宋时民风,邓舍拜两次,罗官奴要拜四次。交拜礼毕,送入洞房。这时,又有“撒帐”。
“半夜鏖战,我部连连诈败,已经丢掉了两处县城。也不知派去传讯的弟兄将此动静送去了火线大营没有?”
能被选来做这个事儿,对士、民来讲,也是一种名誉。转头家中的大人与人提及,燕王大婚那日,去抢豆、谷的孩子中,便有自家的子侄,多高傲。而反过来,对邓舍来讲,这却也是对士、民的一个拉拢。
“是了。殿下,奴奴,……。”
启事当时胡人骑鞍马风盛,是以便有了此一婚俗。
“将军的意义是在说?”
遵循宋时的民风,新郎官所穿的衣服,却还并非是后代的大红号衣,而是绿色的衣裳,戴花幞头。邓舍不肯穿绿衣,选了红袍。来入新房,在床前请罗官奴出。借这机遇,细细地打量她了好几眼。
两人牵巾,邓舍在前,发展而行,牵引着罗官奴,面劈面出来,来到家庙当中。
“我部从济南城下,诈败东奔的时候,追在我们后边的足有七八百鞑子的骑军。厥后,派了弟兄绕归去看,又见少说有上千的鞑子步兵出来。”
……
刘名将说道:“凡是主私有令,上刀山、下火海,臣不敢辞。”
“将军,该如何是好?”
从早上出门到现在,她的盖头就没翻开过。只听到热热烈闹,却面前丁点的风景不见,她要不气闷,倒却才是奇特。
“恰是!鞑子临撤退之前,必抢过、烧光。这一次,他们也还是抢过、烧光,其必无久留县城之意!”
诸士卒,皆为疆场老卒了。那个不知?这一去,十有**就是赴死。但是一则,因为邓舍在军中的声望;二来,也因为柳三平时爱兵如子。再有,这百余人,很有得授“士”衔的,邓舍想要“养士”在行伍走狗中的设法已经开端地贯彻下去了,平时他们在军中获得的赞誉极多,也是珍惜名誉。是以,多方面相连络,虽明知赴死,亦然是慷慨相从。
礼节郎一边不竭地吟诵喜词,一边拿着同心花果和特制的货币撒向帏幕间,货币上刻有“长命繁华”等吉利的话。其所撒之方位,则包含有东、西、南、北、上、中、下、前、后。一时候,室浑家满,室外拥堵。
士卒们驱马入河。交战半夜,人、马俱累。
罗官奴抬过甚,――固然她甚么也看不见,但这应当是下认识的行动,轻声答道:“怕却不怕,只是好活力闷。”
何止功亏一篑,好轻易诱出了元军,县城也丢了,百姓也死了那么多。更且,两座县城也都被元军一把火,付之一炬了。到头来,却眼睁睁看着鞑子退回济南。要论军法,这就是没能完成任务,砍头都算是轻的了。
邓舍心中悄悄称奇,不觉想道:“不料阿奴小小年纪,人却倒是非常平静。这四周人声喧闹,且嫁为人妇,多么大事?竟是一点不见她有慌乱。”他因低声说道:“阿奴,怕么?”半晌没闻声答复,又问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