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交拜[第2页/共5页]
固然,任务不全在柳三的身上,但是,谁叫火线的大营恰好却将这个任务就交给了他呢?不管出于何种的启事,恐怕他却也定是难逃其责。
柳三虽是乐工出身,但毕竟久经疆场,鼓励士气自有一套,兜转坐骑,奔下土山,近至河边,来回驰骋,抽出马刀,与诸士卒高呼说道:“尔等皆为老卒,跟随大将军已久。明天,是大将军大婚的日子。兄弟们,你们欢畅不欢畅?”百余人俱高举枪戈,齐声同喝:“欢畅!欢畅!”
“与我部多次比武者,皆鞑子之马队。步兵度慢,计算我们现在离济南的路程,鞑子之步兵若想赶上鞑子之马队,非得两个时候不成。你们看,远方烟起。你刚才猜的不错,定是为鞑子劫掠过了,正在开端烧城。……,俺再来问你们,鞑子为何烧城?”
能被选来做这个事儿,对士、民来讲,也是一种名誉。转头家中的大人与人提及,燕王大婚那日,去抢豆、谷的孩子中,便有自家的子侄,多高傲。而反过来,对邓舍来讲,这却也是对士、民的一个拉拢。
到了这个时候,罗家来送亲来的娘家人,就该要走了。不过在他们走前,有早就给其预备下的三杯酒要先喝过。此一俗,唤作“亲送客”。这个典礼,不消邓舍亲身去做,拜托给亲戚就行。他没甚么亲戚,任务就交给了赵过。三盏酒过,罗家人告别退走。赵过等送至出门,此为“走送”。
“君无戏言”。身为人主,一举一动都不能随心所欲。哪怕是大婚,详细到细节某处的安排上,也是都需得有深意在内。不过,邓捐躯居上位者也有挺长一段日子了,对此,却也倒是早就习觉得常。
一条小清河,横穿过北方的山东大地,奔腾不断,汇向大海。那带着寒意的水波起伏,时不时会暴露些许素净的红色。这倒是刚才诸士卒在水中冲刷马匹、铠甲的时候,洗刷下来的血迹。如墨,洇入水中,散开来。与已然远去的、已经消逝不见的士卒;与已被风沙讳饰的点点红旗,遥相照应。在冷风中,在阴霾的天空下,这点色采,似是独一可见的暖色。
罗官奴连换了三次称呼,话才起个头,就听到门外的礼节郎大声说了几句甚么。即有人捧着一样东西,行走入内,双手奉上。倒是一个同心结,乃是用红、绿两色的彩缎绾成。而这彩缎,则又是由燕王府与罗家各出一条。此一俗,谓之“牵巾”。意味恩爱。罗官奴用手拿住,邓舍挂在笏上。又有人奉上小秤一个,邓舍接住,用之挑开了罗官奴的盖头。
遵循宋时的民风,新郎官所穿的衣服,却还并非是后代的大红号衣,而是绿色的衣裳,戴花幞头。邓舍不肯穿绿衣,选了红袍。来入新房,在床前请罗官奴出。借这机遇,细细地打量她了好几眼。
燕王府里,本无家庙。为因大婚,特地辟出来了一处房舍,供奉上有邓舍这一世的父母、祖辈,并及邓三的画像和神主。拜堂之前,还需得先要拜见先人神灵。邓舍与罗官奴行叩拜大礼。然后,换了罗官奴倒着出来。她既嫁给邓舍,就是邓舍的人,这是在表示对夫家先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