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第3页/共3页]
【译文】
男等在京,大小安然,同亲诸家皆好;惟汤海秋于七月八日抱病,初九日未刻即逝。八月十八考教习,冯树堂、郭筠仙、朱啸山皆龋湖南本年考差,仅何子贞得差,余皆未放,惟陈岱云风景2最苦。男因客岁之病,反以不放为乐。王仕四已善为遣回,率五约莫在粮船回,现尚不决;渠身材安然,二妹不必挂记。叔父之病,男累求详信直告,至今未得,实不放心。
我的良朋,如倭艮峰的光鲜端庄,令人寂然起敬。吴竹如、窦兰泉的精研讨义,一言一事,实事求是。吴子序、邵蕙西谈经、沉思明辨。何子贞谈字,其精美处,与我无一下合,谈诗特别定见分歧。子贞很喜好我的诗,以是我从十月以来,已作了十八首,现抄两页寄回,给弟弟看。冯树堂、陈岱云发愤,孔殷而仓猝,也是良朋。镜海先生,我固然没有拿着礼品去要求授业,而内心早已师从他了。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六月廿日,接六弟蒲月十二书,七月十六,接四弟九弟蒲月廿九日书。皆言忙迫之至,寥寥数语、笔迹草率,即县试案首前线,皆不写出。同亲有同日接信者,即考陈腐先生,皆已详载。同一折差也,各家发信,迟十余日而安闲;诸弟发信,早十余日而忙迫1,何也?且次次忙迫,无一次安闲者,又何也?
3率教:听教。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高傲
【注释】
假定有人不读书便罢了,只要自称为读书人,就必然处置于《大学》。《大学的纲拥有三点:明德、新民、止至善,都是我们的分内事情。如果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说这三点,与我毫不相干,那读书又有甚么用?虽说能写文能做诗,博学雅闻本身吹嘘本身,也只算得一个识字的牧童罢了,岂可叫明白事理阶个有效的人。朝廷以制艺来登科士人,也是说他能代替贤人贤人立言,必须明白圣贤的事理,行圣贤的行动,可觉得官办理公众,整躬率物。如果觉得明德、新民为份外事,那虽能文能诗,而对于修身治人的事理,茫茫然不懂,朝廷用这类人作官;和用牧童仕进,又有何辨别呢?
、四弟来信写得很详细,他昂扬自励的志向,透露在字里行问。但必然要出外找书院,这是甚么意义?不过说家塾书院离家里太近,轻易担搁,不如外出温馨。但是出外从师,天然没有担搁。如果是出外教书,那担搁起来,比在家塾里还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