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学三字经》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2章[第2页/共10页]

薤白酒 妙转旋 栝蒌薤白白酒汤或加半夏或加枳实、薤白桂枝汤之类,皆转旋妙用。

凉泻法 令瘀销 火势盛,脉洪有力,寒凉之剂原不成废。但古人于血症,每用藕节、黑栀、白芨、旧墨之类以止涩之,致留瘀不散,觉得咳嗽虚痨之基。《金匮》泻心汤,大黄倍于芩连,为寒以行瘀法。柏叶汤治吐不止,为温以行瘀法。二方为一温一寒之对子。

红紫色 郑卫音 间色乱正,靡音忘倦。

桂葛投 鼓邪出 时医有发汗之戒,以其无外证而妄汗之也。若头痛、发热、恶寒,有汗宜用桂枝汤法,无汗宜用葛根汤法,鼓邪外出,然后治其痢。

气骤滞 七气疏 七气汤能疏浚滞气。

吴萸饮 独附丸 妙在吴萸镇厥阴逆气,配入甘温,令震坤合德,土木不害。生附子以百沸汤俟温,浸去盐,日换汤三次。三日外去皮,放地上,四周以砖围,外以炭火烧一时,则附子尽裂,乘热投以姜汁,又如法制之。大略一斤附子配一斤姜汁,以姜汁干为度,研末蜜丸。以粟米稀粥,送下二钱。

顾其名 思其义 名之曰风,明言八方之风也;名之曰中,明言风自外入也。先人群情穿凿,俱不成从。

若黄土 实翘翘 粪后下血为远血,《金匮》用黄土汤。

辨真假 明轻重 虚者喜按,得食则止,脉有力。实者拒按,得食愈痛,脉有力。二症各有轻重。

谁治内 虚痨程 宜于《虚痨门》择其对症之方。审是房痨伤精,则补精;审是思郁伤脾,则养神。

水肿病 有阴阳 肿,皮肤肿大。初起目下无形如卧蚕,后渐及于一身,按之即起为水肿,按之陷而不起为气肿。景岳以即起为气,不起为水,究之气行水即行,水滞气亦滞,能够分,能够不必分也。只以阴水,阳水为别离。

虚痨第三

胀满蛊胀第十二(水肿参看)

虚痨病 从何起 咳嗽、吐血、五心烦热、目花、耳鸣、口烂、鼻干、气急、食不知味、羸瘦、惊慌、梦遗、来往寒热、怠惰、嗜卧、倦怠、骨蒸、不寐、女子不月等症,皆成痨病。

突然得 八方通 中风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痰涌、掣搐、偏枯等症。八方者,谓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也。

六淫逼 经道摇 六淫者,风、寒、暑、湿、燥、火也。经,常也。道,路也。言血所常行之路也,外邪伤之则动摇。

挟水气 小龙平 柯韵伯治咳嗽,非论冬夏,不拘浅深,但是寒嗽,俱用小青龙汤多效。方中驱风散寒,解肌逐水,利肺暖肾,除痰定喘,攘外安内,各尽其妙。盖以肺家沉寒痼冷,非麻黄大将不能捣其巢穴,群药安能见效哉。

杂病法 四字求 谓气、血、痰、郁是也。统统杂病,只以此四字求之。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郁用越鞠丸。整齐互用,各尽其妙。

肩斯道 勿炎凉 群言淆乱衷于圣,以斯道为己任,勿与世为浮沉,余有浓望焉。

五皮饮 元化方 以皮治皮,不伤中气。方出华元化《中藏经》。

朝暮吐 别离看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与隔食症宜别离而药之。

青龙辈 撤其藩 此方解表,兼能利水,治表里合邪,以两撤之。

邪气盛 去参良 身热者,小柴胡汤去人插手桂枝一钱。服后食热粥,温覆取微汗。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