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学三字经》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章[第1页/共10页]

满拒按 七物祛 腹满拒按,宜《金匮》浓朴七物汤,即桂枝汤小承气汤合用,以两解表里之实邪也。

参竺典 大地理单腹胀 实难除 四肢不肿而腹大如鼓。

桂苓类 肾气论 仲景云∶气短有微饮者,宜从小便去之,桂苓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后作者 渐浸淫 等而下之,不敷观也已。

灵枢作 素问详 《灵枢》九卷、《素问》九卷,通谓之《内经》,《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篇》是也。医门此书,即业儒之五经也。

红紫色 郑卫音 间色乱正,靡音忘倦。

兼喘促 真武汤 肿甚、小便倒霉、气喘、尺脉虚者,宜真武汤暖土行水。间用桂苓甘术汤化太阳之气,守服十余剂;继用导水茯苓汤二剂愈。古人只重加味肾气丸,而不知其补助阴气,反益水邪,不成轻服也。

兼郁火 小柴清 寒热来往咳嗽者,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治之。

朝暮吐 别离看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与隔食症宜别离而药之。

长沙室 尚彷徨 数子虽曰私淑长沙,升堂有人,而入室者少矣!惟韵伯 能宪章 慈溪柯琴,字韵伯,国朝人。着《伤寒论注》、《论翼》,大有功于仲景,而《内经》之旨,赖之以彰。

金匮法 可回天 《金匮要略》中诸群情,皆死症求生之法。

垂体例 立津梁 仲师,医中之贤人也。儒者不能舍至圣之书而求道,医者岂能外仲师之书以医治。

医之始 本岐黄 黄,黄帝也;岐,岐伯也。君臣问答,以明经络、脏腑、运气、医治之原,所觉得医之祖。虽《神农本经》在黄帝之前,而神明用药之理,仍始于《内经》也。

统统血 此方饶 黄土汤,不独粪后下血方也。凡吐血、衄血、大便血、小便血、妇人血崩及血痢久不止,能够统治之。以此方暖中宫土脏,又以寒热之品互佐之,步步合法也。

遵之经 断自我 《原病式》十九条,俱本《内经・至真要大论》,多以火立论,而不能参透经旨。如火之平气曰升明,火之过分曰赫曦,火之不及曰伏明,其真假之辨,若冰炭之反也。

疟疾第五

若黄土 实翘翘 粪后下血为远血,《金匮》用黄土汤。

外疏浚 内畅遂 此二句是解以是发汗之故也。张飞畴云∶当归四逆汤治痢极效。若发热而呕者,小柴胡汤、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口渴下重者,白头翁汤如神。

抢救先 柔润次 柔润熄风,为治中风之秘法。喻嘉言加味六君子汤、资寿解语汤甚妙。

腹中痛 照诸篇 脐上属太阴,中脐属少阴,脐部属厥阴,两胁属少阳、厥阴之交界空中,宜分治之。然其粗心,与上不异。

痛不通 气血壅 痛则不通,气血壅滞也。

从俗好 别低昂 以上诸法,皆从俗也。然从俗中而不逾先民之矩 , 亦能够救人。

山风卦 指南车易中旨 费居诸

数子者 各一长 知其所长,择而从之。

不为中 名为类 中者,自外而入于内也。此三者,既非外来之风,则不成仍名为中,时贤名为类中风。

其药悉本于《神农本经》。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所投必效,如桴鼓之呼应。

补天手 十二方 越婢汤、防己茯苓汤、越婢加白术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杏子汤、蒲灰散、 芍桂酒汤、桂枝加黄 汤、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枳术汤、附方《外台》防己黄 汤。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