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14[第4页/共6页]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故道生之,德畜之﹔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是以君子整天行不离辎重。
豫兮若冬涉川﹔
揣而锐之,不生长保。
谷得一以生﹔
故贤人云:
质真若渝﹔
天下有始,觉得天下母。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五章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品德经」:第十五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天下无道,兵马生于郊。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杀人之众,以哀思泣之,克服以丧礼处之。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吾何故知其然哉。以此:
不言之教,有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知常曰「明」。
乐与饵,过客止。
老子:「品德经」:第十三章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整天。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奠不辍。
知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强行者有志。
贤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满足者富。
上德有为而无觉得﹔
财贿不足﹔是为盗夸。
昔之得一者: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有为而无不为。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明白若辱﹔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二章
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敷以取天下。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是以贤人去甚,去奢,去泰。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能成其私。
未知雌雄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
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道隐知名。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贤人常偶然,以百姓心为心。
开其兑,济其事,毕生不救。
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天长地久。
知和曰「常」,
下德有为而有觉得。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
吉事尚左,丧事尚右。
早服谓之重积善﹔重积善则无不克﹔
不自是,故彰﹔
始制驰名,名亦既有,
夫乐杀人者,则不成得志于天下矣。
希言天然。
鱼不成脱于渊,国之利器不成以示人。
敦兮其若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地得一以宁﹔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则攘臂而扔之。
以其生之厚。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天然。
老子:「品德经」: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