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14[第5页/共6页]
夫唯啬,是谓早服﹔
何如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高低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故满足之足,常足矣。
财贿不足﹔是为盗夸。
天得一以清﹔
老子:「品德经」:第八章
是谓袭明。
强行者有志。
繁华而骄,自遗其咎。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是谓微明。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六章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天下无道,兵马生于郊。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老子:「品德经」:第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揣而锐之,不生长保。
质真若渝﹔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道常知名。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何谓宠辱若惊。
骨弱筋柔而握固。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为上。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一章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觉得称。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豫兮若冬涉川﹔
夷道若颣﹔
玄牝之门,是谓六合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始制驰名,名亦既有,
老子:「品德经」:第十八章
知和曰「常」,
孰为此者。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二章
以家观家,以乡观乡,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唯之与阿,相去多少。
上德若谷﹔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整天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六章
昔之得一者: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故能成其私。
善建者不拔,
明道若昧﹔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九章
人多利器,国度滋昏﹔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旷兮其若谷﹔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静胜躁,寒胜热。平静为天下正。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五章
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开其兑,济其事,毕生不救。
塞其兑,闭其门,毕生不勤。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章
老子:「品德经」:第四章
其次,亲而誉之﹔
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建德若偷﹔
鱼不成脱于渊,国之利器不成以示人。
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老子:「品德經」:第一章
贤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故满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悠长。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六章
犹兮若畏四邻﹔
世人皆不足,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敷觉得道。
祸莫大于不满足﹔咎莫大于欲得。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