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修成凡人》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乱战[第2页/共15页]

赏析三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买卖冷落的处境,依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期间的烙印。

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

总之,全词借景抒怀,融情于景:透过冷冷僻清,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诸气象,表示孤寂、苦楚、哀痛、忧愁的表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令人动容。

“乍暖”两句,本应说因为环境不佳,表情很坏,身材也就感觉难以适应。但是这里不说境之冷僻,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气候之“乍暖还寒”。“三杯”两句,本应说借酒浇愁,而愁仍难遣。但是这里也不申明此意,而但言淡酒不敷以敌急风。在乎图上是含蓄,在行文上是腾挪,而实在还是上文十四叠字的延长,所谓情在词外。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感觉有点儿和缓却又变冷了,这是春季的时令特性。“将息”,保养。人在气候多窜改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事已大,身材衰弱,又遭受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气候的窜改特别敏感,更感觉难以将养适应了。

寻寻觅觅,冷冷僻清,凄惨痛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悲伤,倒是旧时了解。

满地黄花堆积著,非常蕉萃,有谁忍心去摘?

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哀痛?

满地黄花堆积,蕉萃损,现在有谁堪摘?守著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傍晚、点点滴滴。此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更兼细雨,到傍晚、点点滴滴”,梧桐叶落,细雨傍晚,更添愁思。用“兼”字、“细”字,道出愁人的苦闷:“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诉诸听觉,意味诸般磨难对作者的培植。

上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辩的核心。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春季时节,词人诡计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如何能抵挡傍晚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喝酒也不能排解忧愁。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怀小赋之神髓。而以靠近口语的朴实清爽的说话谱入新声,又确表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质,诚属难能宝贵之作了。(吴小如)

下阕“满地黄花堆积,蕉萃损,现在有谁堪摘?”菊花的干枯蕉萃,愁损容颜,恰是李清照不幸遭受的实际写照。

词顶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天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奖饰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天然妥当,是颠末作者磨炼而得的,使孤单、怅惘、痛苦的豪情通过这些叠字的衬着得以纵情的表示。

乍暖还寒的季候,最难忍耐。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攻陷北宋都城汴京,汉族政权南迁。这一严峻的政治事件在非常广漠的范围内影响了当时各阶层群众的糊口,对于文学,一样产生了非常深切的影响。李清照词,也以这一严峻政治事件为边界,在其前后较着地有所分歧。固然她对于词的创作,具有传统的观点,因此把她所要反应的严厉严峻的题材和主题只写在诗文里,但她和当时多数人所共同感到的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以及她小我所单独感到的既死丈夫、又无后代、暮年块然独处、辛苦艰巨的哀思,却仍然使得她的词的境地比前扩大,感情比前深沉,成绩远远超出了普通女作家的和她本身初期的以写“闺情”为首要内容的作品。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