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8)[第2页/共5页]
云何汝等。丢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 心便是性。体遍故圆。无昧故明。具法可重故名为宝。元来自尔非适今也。故云本。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称妙。再三叹美。故叠言之。悟便是觉。圆明性也。迷即不觉。妄身心也。不觉处觉。如像处镜。真假可辨。今弃如镜之赋性。执似像之身心。不辨真假。斯为大失。故云认悟中迷。前云名字那边号为倒置。今正指此倒置处也 三叙妄
而犹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故后全灭 斥彼置疑也。末伽梨是字。母名俱奢梨。此指与匿王所引异者。俱是外道趣尔指也。色身变异可说无常。见性不迁理非断灭 四信悟续生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然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 色身粗相童耄易知。见性不迁诚难觉了。对此辨异。令悟无生也 三克指常性斥彼置疑
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 以下经云。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实在 二约缘尘反责无性三。一例成无性
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本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无异之语甚好考虑。一往粗浮。再思有旨 三问答见有童耄
汝等便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不同。如来讲为不幸愍者 例前结指也。弃之大海是一迷也。认沤为海是倍迷也。垂手是正。执为倒。一迷也。竖手是倒以为正。倍迷也。前发难以验。后引喻以况。中间以法进退相例。正指倒相。皎然明白如何谓言是泯相耶。有智请详 三广约缘尘正显真见。之前文中。约敌手观河。示见无生。相浅意深。犹成隐密。未为显了。不名正显。故科云粗论渐明也。今此已下。广对缘尘。废除名相。显此见性不落戏论。然后逐段会通。令知诸法虚妄本无统统。独一菩提妙净明体。分较着会。故云正显真见也。文四。一显缘心非性二。一阿难述悟彰疑二。一述悟
不知色身外洎江山虚空大地咸是妙明至心中物 根身种子属内。缘而执受。江山大地属外。但缘非执受。此之三境皆是赖耶相分。又此空界从迷妄生。识所变故。能变之识满是无明。迷真而起。亦无自体。能变所变皆是镜心所现影象。故前文云。汝身汝心皆是至心中所现物。不知此理。却执我心在色身内。故此结示 二约喻结指倒相
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颠末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耆婆此云命。西百姓风。皆事长命天神。子生三岁。即谒彼庙。谢求得也。此以年问见者。意来岁变见稳定也 二问答见河同异
若以别离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拜别离音有别离性 若因佛说法生别离心。此别离心本无自性。故属缘尘。随尘有无。非是常住。但如其客 二喻
阿难言。人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此推世人以此为倒。而我不知云何 三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