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8)[第2页/共5页]
若以别离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拜别离音有别离性 若因佛说法生别离心。此别离心本无自性。故属缘尘。随尘有无。非是常住。但如其客 二喻
云何离声无别离性。斯则岂唯声别离心。别离我容。离诸色相无别离性 缘心如果真性。应如其主。何得随声来去。以离声时无别离故。岂同至心周遍法界湛然常住。随声之心既然。随色之心亦尔。故云岂唯等 二指同外宗
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主动欢乐得未曾有 叙其浅悟。但云舍生趣生。鞠彼深意。必知灭元不灭。随宜领解。主伴随致。未即显言也 二正对阿难破其常见二。一阿难乘违发问
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夺目元 且者权宜之辞。权指阿难能见之心。为明元也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倒置地点 瞪直视貌。瞢昏闷不了也。闻征倒处瞢然不了。既不措其一辞。但知向佛直视 三广示倒相二。一兴悲告语叙其常说
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讲妙明元心云何无还。唯垂哀愍为我宣说 心性之言通于真妄。阿难执者是妄。如来示者为真。今以所执之生灭。疑于所示之妙明。故云则如来讲云何无还。还犹灭也 二如来约相对辨三。一约权标指以许说
离诸法缘无别离性。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 至心如主。妄图如客。客有来去。主无挪动。若离法缘无别离性。显汝心性随尘各还。是则为客。云何名主 二示见性无还二。一阿难承前叙难
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 不成见故非色。缘会有故非空。言冥谛者。或云冥性或云自性。梵云僧伽奢萨咀罗。此云数论。立二十五谛。最后一谛名为冥性。计觉得常。第二十五名为神我。亦计为常。我思胜境。冥性即变二十三谛为我受用。我既受用。为境缠缚不得摆脱。我若不思冥谛稳定。既无缠缚我即摆脱。名为涅槃。如别处说。拘舍梨者。非即数论。是彼类耳。趣尔举也 三结责非主
汝亦如是 以法合喻如上所辨一客去主留责滞缘想二。一约法喻顺推有体三。一法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觉得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故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 指喻能诠身教。月喻所诠真谛。若欲见月。须亡指以观之。若欲见性。须亡言而体之。不能亡言岂能见性。不能遗指岂识月轮。圆觉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统统如来各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指月俱迷。诠旨两失。在文可见 二明暗俱失
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故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 身教属有为。无记故暗。真谛属有为。性善故明。能喻可解 二合
佛告阿难。若人间人以此为倒。即人间人将何为正 若以垂手为倒。复将何者为正 四释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倒置 若以此验之。则知汝身与如来身比并类例显发彰明。佛身是正。汝身应倒。亦可。若以佛之见手类显佛身。明知佛身名正遍知。若以汝之见手比并汝身。明知汝身号性倒置。汝胡非是倒置行事。正遍知者。离倒名正。穷尽法界名遍知。凡夫二乘无此号者。皆倒置故 二征其倒处二。一征倒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