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8)[第3页/共5页]
比方廓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 如来藏有四义。故以海喻。永绝百非如海甚深。包含万有如海泛博。无德不备如海珍宝。没法不现如海现影。其体湛寂不与妄染呼应。故云廓清。即前甚深义也。百千者即前泛博义也。不识是元清净体。故云弃之。只取昏扰扰相觉得心性。故云唯认等。全潮大瀛渤澥。皆海之异名也
不知色身外洎江山虚空大地咸是妙明至心中物 根身种子属内。缘而执受。江山大地属外。但缘非执受。此之三境皆是赖耶相分。又此空界从迷妄生。识所变故。能变之识满是无明。迷真而起。亦无自体。能变所变皆是镜心所现影象。故前文云。汝身汝心皆是至心中所现物。不知此理。却执我心在色身内。故此结示 二约喻结指倒相
汝等便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不同。如来讲为不幸愍者 例前结指也。弃之大海是一迷也。认沤为海是倍迷也。垂手是正。执为倒。一迷也。竖手是倒以为正。倍迷也。前发难以验。后引喻以况。中间以法进退相例。正指倒相。皎然明白如何谓言是泯相耶。有智请详 三广约缘尘正显真见。之前文中。约敌手观河。示见无生。相浅意深。犹成隐密。未为显了。不名正显。故科云粗论渐明也。今此已下。广对缘尘。废除名相。显此见性不落戏论。然后逐段会通。令知诸法虚妄本无统统。独一菩提妙净明体。分较着会。故云正显真见也。文四。一显缘心非性二。一阿难述悟彰疑二。一述悟
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 不成见故非色。缘会有故非空。言冥谛者。或云冥性或云自性。梵云僧伽奢萨咀罗。此云数论。立二十五谛。最后一谛名为冥性。计觉得常。第二十五名为神我。亦计为常。我思胜境。冥性即变二十三谛为我受用。我既受用。为境缠缚不得摆脱。我若不思冥谛稳定。既无缠缚我即摆脱。名为涅槃。如别处说。拘舍梨者。非即数论。是彼类耳。趣尔举也 三结责非主
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人。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天鼓无思。随人发响。海潮无念。要不失时。此表无缘慈悲应机而说不待请也。色谓十一种色。心谓八识心王。诸缘即总指色心。或可别指不呼应行。心所即五十一心所。诸所缘法谓六有为也。此上五位一百法摄诸法尽。皆是至心之所现起。如镜现像不离于镜无体可得。问前五有为名体俱假。可同前法无体如影。真如有为。名假体实。为诸法性。何言无体如影象耶。答此宗所说真如犹是对妄而立。既因对待还成妄法。以下经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又云。有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圆觉云。圆觉流出统统清净真如菩提涅槃等。由是五位诸法唯心所现。皆同影象也 二显真示妄斥其倒情二。一就法辨释迷情五。一标指
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 因声而有别离。此别离性便是生灭。维摩云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说既不成。听岂可耶。缘心者但缘说话笔墨。故云非得法性。若能健忘合道。离能所相。一念不生。前后际断。斯可名为真得法性 二喻显其失二。一执指亡月斥认能诠二。一喻二。一指月双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