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40)[第2页/共5页]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沿。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究竟鞠穷也。群几者群有之几微也。即去无入有。有理未形之谓也。今此一天。穷到色理未形之际。故云究竟群几。穷色性性者。性体也。推至色性之元体也。二句 意。前多此例。或前句穷缘色等识。后句穷所依大种。剂此一天即入空处。故云入无边沿。以空又是大种之所依。故名色究竟。如马胜问佛。四大性当于何位灭尽无余。佛云空处近分。正在此天也 三结胜
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乐顶礼。伏听慈诲如文 三正为别离三。初总明三。一透明真妄二。初显生佛体同
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循环。经无量劫不得真净 此示妄图受生也
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今后逮终。名无色界 身心灭尽者。色身必尽。其心若尽非尽。妄谓为尽。定性现前者。有定果色。若无此色。四心何依。故知有也 二总结虚妄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天下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 一真妙体本无二相。前文云。我与如来真妙净心无二美满。斯则心佛众生三无不同也 二明迷妄成异二。一迷真妄起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统统处 空处无色而存空。识处亡空而存识。皆名统统。今此空识俱亡。故云空色既亡识心都灭。此二句先破三法也。十方下。正明行相。十方者诸法也。所缘色空识心等法一无所存。故云寂然。所缘既寂能缘不可。故云迥无攸往。以行人厌患于识三世之识无边沿多则散能破于定。故舍缘识。转心依无统统法。心与无统统法呼应。名无统统处定。然今修大乘者多滥此定。但统统无著心无所寄都无一物便是大乘。如顽空无异。而不知。善能了达诸禅境地。断伏历然道品次第。如大圆镜鉴于万象不差不错。方是大乘真修禅也 四非非想处
汝应聆听。吾今为汝仔细别离 可知 二阿难伫闻
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初二句指所依体。初句双标。识性者标有细想也。不动者标无粗想也。次句转释不动义。前无统统处。犹用心穷研。令不缘识心与无统统法呼应。今此一天。研穷心灭。伏令不动。故云以灭穷研。于无下正释行相。是依此识不动之处。故云于无尽中。辨为非想。故云发宣尽性。虽见尽而识在。故云若尽非尽。虽见在而不起。故云如存不存。由此义故名非想非非想也。此即第六识粗想不起。仍有细分及赖耶流注不息。故约此义以立其名。准俱舍云。前三无色从如行得名。此有顶地约当体立称也。行人入此定时。厌患无统统处想如痴有想处如痈如疮。即舍无统统处。缘念非有想非无想之法。心与此法呼应。故云非有想非无想也 二总辨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