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小驸马》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6章 流言之祸(六)[第1页/共3页]

袁愧三人互视一眼,对这位少年非常承认,才学很好,学习态度端方,对于这个年纪的少年来讲,殊属不易。除了蔡邑胸怀宽广,袁愧、杨彪虽是大师掌门,却无容人之量,晓得此子日掉队入庙堂,必定居于高位。但是姜述年纪太小,成人今后还需求各种历练,位居朝堂高位之时,袁杨两人年纪已大,不知是否还在人间,是以两人对姜述并无防备之心。

灵帝停了下来,刘辩所言让他记起姜述手迹笔意厚重,与君子予人的感受类同。所谓童言无忌,刘辩不成能晓得灵帝内心顾忌,也不成能为姜陈述情,这是实打实的至心话。

姜述听出灵帝语意不善,心头不由一沉,又不能不答,拱手道:“草民年幼,学问陋劣,自四岁发蒙,用心学习四年余,读书很多。但是读书越多,感受学问浩大如同沧海,草民幸运只取一粟,实在不值一提。因为有了一些名誉,登门者络绎不断,整日迎来送往,不是少年应做之事。学问不敷,名声已显,整日忙于迎送,学业如顺水行舟,不进则退。登门者多是四周名流,又是美意来访,倘若一口回绝,让人笑话小子不敬学友。为了学业之故,立碑文以辞之,幸而来访者看到碑文,觉得小子所言有理,故而不再上门打搅。”

“好胜之心用于做恶,打斗则以勇犯律,营商则苛剥于民,仕进则迷恋权势。但是用在学业上,或能促进学有所成;用在治政上,或会成为一方干吏;用以军事,或能成为大汉保家卫国的勇将。人无好胜之心,行事得过且过,并非功德。小子以为,好胜之心本身并无对错,用之正则正,用之恶则恶。”

“父皇,就是那位自创字体的神童?”刘辩对书法非常爱好,早已听闻姜述之名,猜想父皇所言姜家子就是姜述。

“小子初时只是当真读书,一日俄然想到将来,人活路程只是读书、从政、仕进吗?天下官员,良莠不齐,有的流芳万年,有的遗臭百世。小子是以开端思考,今后如有机遇仕进,如何做流芳万年的好官呢?小子开端考虑,终究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小子为本身制定一套做人原则,行事标准,这个原则和标准就是小子小我之道。如果小子今后能够主政一方,会考虑一套合适本地公众的品德原则和束缚公众的行事标准,小子以为这是为政之道。”

一个少年人,长得很漂亮,虽是初度进宫,倒是面不改色,看不出如何萧洒,倒是翩翩少年。若说与凡人有何分歧之处,就是那份沉稳。初进宫者有几人不失态?少年却似在自家大院安步普通,荣辱不惊,这份仪态实属可贵。

袁愧三人随即坐下,姜述不敢乱动,刚才灵帝赐座众卿,他的身份只是浅显百姓,不在平身范围以内,低头笼手跪着,态度非常恭敬,神态却非常天然。

语气沉稳,举止有礼,表面看来是位少年,但与袁愧等人有何分歧?灵帝有些迷惑,心道得了神授之人果然与众分歧?张良得授神书也是这般模样?想到此处,灵帝内心更是顾忌。

光是耳闻此少年龄迹震憾不大,但殿内这位稚嫩少年就坐在那边,听他不但考虑如何学习,还要思虑人生原则和品德守则,另有天下蒙童的教诲。此子如此辞吐,室内君臣怎会无动于衷?

宫浑家只是猎奇,只要张让等这些政治灵敏力极高的大寺人,模糊感受姜家子似是犯了忌讳,若不谨慎应对,恐怕会有大祸临头。大寺人在情势不明的环境下,都是明哲保身,不肯参与此中,这个时候或是出去履行公事,或是躲在暗处冷眼相观。姜述一起上寺人宫女碰到很多,却没有碰到身份高于左丰者。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