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三国小驸马》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20章 少年论道(二)[第2页/共4页]

孙乾在记录清算,孔融和郑玄都在思虑,待孙乾繁忙结束,郑玄道:“姜家公子方才所方之‘道’,发人深省,如何实施‘道’呢?”

对儒学而言,孔子当然是集大成者,实在宋朝的濂、洛、关、闽诸大师,把儒学拓展晋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秉承孔孟先儒之道统者,唯有宋儒。但是宋朝诸位大师终究将儒家变得非常固执局促,并为统治者操纵,对于儒家来讲实在不知是福是祸,但是张载所言这横渠四句很有代价。

姜述大学论文就有一篇研讨张载学说,方才取了他的横渠四句,当下连他的讲授体例也拿了出来,道:“我与族学教员相同以后,起首用得是‘叩其两端’法。即从正背面来讲授,或从启事和成果两端动手阐发题目,使学心机解题目的精确答案。‘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是以鄙夫有问,仲尼竭两端而空空。’”然后又用‘扣钟法’,‘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安闲。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就是说:‘洪钟何尝有声,由扣乃有声;贤人何尝有知,由问乃知,当其可,乘其间而施之,不待彼有求有为后教之也。’又用‘时雨法’。对人的教诲如同‘时雨之化’,适时而教,当可而告,及时答问,方可收到杰出的结果。克日我又想出‘不待讲论法’。有些知识,不须讲论,一问便知,知而明之则可,故‘不待讲论’,‘更不须讲’。贤人于文章不讲而学,盖讲者有可否之疑,须问辨而后明,学者有所不知,问而知之,则可否自决,不待讲论。意义是问而知之,可否之疑。本身定夺,不要受教员可否的影响,本身决定是非弃取,阐扬门生的主体认识,这也是开导引诱的一个首要的体例。”

姜述道:“此书尚是初稿,稿成后还须编写讲义,到时一并送给大人。”

孔融、郑玄等人听到这里,感受再议论下去索然有趣,两人对视一眼,孔融先道:“打搅时候已长,本官明日启程返回北海,先行告别。有一个要求,不知公子可否承诺?”

说到这里,郑玄就坐不住了,他自谓当世教诲大师,听这少年议论施教,本来只觉得能谈点外相,不料每语皆中要点,见姜述略微停顿一下,问道:“姜家公子因何晓得为师之道?”

姜述不假思考道:“戋戋小事,何足挂齿,太守大人但请遴选,小子清算奉上。”

姜述以孟子“立命”的思惟阐述为生民立命,论据非常充沛,世人皆无话可讲,难不成说亚圣孟子所语有错?姜述看郑玄、孔融两人没有插话,接着讲道:“‘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贤人、孟贤人之先圣者也;‘绝学’者,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

姜述开端引经据典,开端阐述孔子的仁,以仁为解缆点解释,屋内世人天然无从辩驳,并且深有同感,以为姜述所言很有事理。孔融在沉思,郑玄点点头,拱了拱手,让姜述持续讲。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