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说书[第1页/共4页]
孰料郎中一搭脉,却连道:“恭喜。”本来这秀英竟是有了身孕,当下程宅高低齐欢乐,郎中得了两贯钱,也是畅怀。留下保胎方剂,又嘱:“休要劳动伤神。”方捧了钱走。
自来处所一广,方言便多,隔条河,对岸说话你便要猜着听。幸尔有官话,又有“书同文”,方不致鸡同鸭讲。苏先生教玉姐,乃是官话与韵一齐教,官话由来以北方口音为基,江州地偏南,本地人提及官话来,十个里倒有九个带着口音。苏先生亦恐玉姐这官话说得要像不像。却不知凡事只要打小儿教起,总要比长大了再改轻易百倍。
玉姐伸手把程谦脸一拍:“那是。我爹也吃不了亏哩,也不看是谁爹。”
――――――――――――――――――――――――――――――――
程谦抱玉姐出来时,连程老太公、林老安人并苏先生都听。只听那女先儿再嘲弄读书人:“话说有一官人,自幼十年寒窗苦,读得书、中了举,官家见他有才,便命做县令。这官人上任,衙内差役世故,常不听使。官人大怒,道‘不听我话,我且要问罪,你是认打哩,还是认罚哩?’那衙役便问‘官人,打便怎地?罚便怎地?’官人道‘要打,我打你二十大板,要罚,罚你吃二斤五花肉’……”
却说玉姐因外祖母之事,隔不数日倒好出门一回,或是程谦带她,或是秀英带她,苏先生亦于江州风俗很有兴趣,也经常随行。程谦带着她,或往茶肆里坐,或往铺子里走,又或去看看仓栈,与她说些家中财产事,教她知些辛苦。秀英却止带她往自家铺子等处看,使伴计晓得仆人家有这么个姐儿。
素姐少年时,林老安人管束颇严,不令听这些个,人到中年,听起来颇觉鲜。两位女先儿吃便是这嘴上工夫饭,先来倒头便拜,且把素姐夸得如同一朵花儿:“竟是安人?我们还道是家是小娘子哩。这般文静清秀。”其次方是平话。
林老安人便叫说。女先儿把弦儿拨两下,方开口道:“即说张公闻李公家生了孙子,便往道贺。到了李家,将说‘恭喜’。李公道‘是个孙女儿,不是孙子哩。’张公道‘也好’。不料门外有四抬大轿,抬着个贵妇人,张公、李公皆往门首望去。李娘子道‘有甚都雅?不过是四个恭喜,抬着一个也好罢哩’。要说繁华,真不拘男女哩,府上姐儿生得恁般都雅,又有福相,迟早权贵哩。”
回到家来,秀英便与程老太公、林老安人商讨:“娘常日里忒闷,不如给她找些事解闷,免得肇事。”林老安人因问计将安出。秀英道:“我去寻两个弹唱女先儿来,与娘说些贩子百态,恩仇情仇,要哭要悯,只家中完事。隔三五日说一回,也不过费几陌钱。只恐扰了玉姐读书。”
苏先生只好再点醒于她:“与人说话,休要过于直白。”
程老太公对林老安人道:“养不教,父之过,少时也不求她顶门立户,是以没教好她,也是你我之过。她好有四十岁了,这性子是改不来了。幸尔不好走动,生不出大事。只拘家中,又如下狱普通,我看着也难过。倒是秀娘说可行。玉姐那处,又不是日日听书,隔几日,倒好叫她往外头逛逛,也晓些贩子百态,这个家,今后恐要交与她哩,也该从小晓些事。”
女先儿笑道:“是哩是哩,却不知贫寒人家,一年只得过节吃上三五回肉,那是赏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