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与华人及其关系研究》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二节 “五一三”事件的过程及影响[第2页/共8页]

从19世纪后半叶开端来到马来西亚的华人,除了那些进入马来人地区或在马来人中经商的人外,普通都与马来人分开居住,并且也多数处置着与马来人分歧的经济活动,以是,马来西亚的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相互交换普通不是很遍及,相反,他们之间的心机上的相互冷淡、猜忌或不信赖,倒是天然存在的。就那些居住在马来人中间的华商而言,即便他们的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因为普通都与马来人之间保持着一种货币假贷干系,这不但给马来人留下了剥削者的形象,还更让他们对敷裕的华人与贫困的马来人之间的不同有着更直接的体验,亦无形中形成了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冷淡状况。恰是在这类背景下,从20世纪上半叶开端,跟着马来人族群认识的觉醒与华人本土认识的增加,特别受一系列题目如马来人的保存地题目、华人的百姓权题目、直至厥后的马来人的主权和特权、马来语作为国度说话、伊斯兰教作为国度宗教、汉文教诲以及马来人贫苦等题目的影响,两族间的积怨愈来愈深,并在日本占据期间变得更加严峻,乃至日本投降后产生了两族间的很多流血抵触。不过,马来亚的族群政治构成今后,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冲突和对峙,在一个期间内仿佛获得了很大的减缓,这使他们共同赢来了马来亚的独立,那些影响两族干系将来生长的严峻政治安排,也是在这类环境下,在相互协商和让步的根本上达成的。只是,固结为独立宪法的这些安排,因为凸起地夸大了马来人的职位和权力,再加上联盟当局为了达致国度认同而不吝推行文明教诲异化政策,以及议会推举对族群题目的炒作,才终究导致了1969年“五一三”事件的产生。

与反对党的活动针锋相对,5月13日晚,巫统的支撑者也到雪兰莪州务大臣住处外堆积,以示对抗,导致马来人与华人之间抵触,随后在吉隆坡的其他一些地区亦产生了动乱,杀人、掳掠、放火的事都有产生。很快,仅靠差人已有力节制局面,直至动用军队,并于当晚8时宣布宵禁。14日,一些处所的枪击时有产生,人数达几百人的马来人和华人群体呈现在街上,相互之间展开血斗。流血事件一向持续到15日,抵触事件在厥后的两个月内亦时有产生。按照官方统计,此次动乱共导致196人灭亡,409人受伤,传闻实际人数能够会更高,且多数都是华人。吉隆坡约有6000户住民的房屋和财产遭破坏,也是华人受损者居多。

1969年种族动乱产生之际,正值巫统内部权力之争变得严峻之时。当时,Tunku Abdul Rahman的统治职位已面对应战,动乱产生后,他的处境就更加艰巨了。启事是动乱的产生,使党内一些激进分子和社会上的马来民族主义分子感觉更加有机可乘,以是就公开向他发难,要求他辞职,来由是他持多元族群态度。这此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乃是厥后亦成为马来西亚内阁总理的Dr.Mahathir bin Mohamad,当时他是一名激进的马来民族主义者,并已是巫统最高委员会成员,但在1969年大选中作为候选人竞选失利。1969年6月18日,他给Tunku写信,指责他偏袒华人,要求他辞去总理职位。这封信被媒体表露后,导致马来亚大学的马来门生在校园停止游行请愿,要求Tunku辞职,来由也是他对华人态度不敷倔强,并没能改良马来人的经济职位。当时巫统另有一名激进的马来民族主义的代表人物,这就是Tun Abdul Razak的副部长Musa Hitam。马来民族主义分子也有一个号称“青年土耳其”(the Yong Turks)的构造,带领人是Tan Sri Ja' far Albar和Tan Sri Syed Nasir。该构造和巫统中的激进分子结合发威,要求该党放弃与华人和印度人政党的联盟,实施一党专政,对非马来人持不当协态度,特别充满仇视华情面感。这些小我和构造的活动,已对规复社会次序的尽力构成严峻威胁,迫使Tunku当局在获得军方支撑下,采纳了峻厉打击办法,Mahathir被辞退出党,MusaHitam则以出国“休假学习”的名义削去了副部长一职,与此同时,其他马来民族主义激进分子和马来激进门生的活动亦逐步获得有效节制。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