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9[第4页/共5页]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一章
犹兮若畏四邻﹔
老子:「品德经」:第六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章
是以君子整天行不离辎重。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九章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公乃全,全乃天,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丁爽﹔
道常知名。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唯道,善贷且成。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何如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章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九章
生之徒,十有三﹔
大器晚成﹔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上义为之而有觉得。
昔之得一者: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厥后。
塞其兑,闭其门,毕生不勤。
何谓宠辱若惊。
不自见,故明﹔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地无以宁,将恐废﹔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揣而锐之,不生长保。
老子:「品德经」:第十五章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谷无以盈,将恐竭﹔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故满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悠长。
《品德经》——《老子品德经》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其次,侮之。
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神得一以灵﹔
百姓皆注其耳目,贤人皆孩之。
雄师以后,必有凶年。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吉事尚左,丧事尚右。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九章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损之又损,乃至于有为。
是谓袭明。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大音希声﹔
老子:「品德经」:第九章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五章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一章
贤人常偶然,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品德经」:第十三章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五章
混兮其若浊﹔
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
搏之不得,名曰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建德若偷﹔
故道生之,德畜之﹔
执大象,天下往。
涣兮若冰之将释﹔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出世入死。
故满足之足,常足矣。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实其腹,
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