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6.9[第1页/共4页]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老子:「品德经」:第十七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八章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实其腹,
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天得一以清﹔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神得一以灵﹔
夫乐杀人者,则不成得志于天下矣。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老子:「品德经」:第五章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老子:「品德经」:第四章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敦兮其若朴﹔
地无以宁,将恐废﹔
满足者富。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为上。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老子:「品德经」:第十四章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二章
大道泛兮,其可摆布。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豫兮若冬涉川﹔
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六章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我独泊兮,其未兆﹔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故能成其私。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始制驰名,名亦既有,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死而不亡者寿。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揣而锐之,不生长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弱其志,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七章
往而不害,安平泰。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偏将军居左,大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不知常,妄作凶。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贤人有为,故无败﹔
侯王得一觉得天下贞。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何谓贵大患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