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6.9[第2页/共4页]
是以君子整天行不离辎重。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绳绳兮不成名,复归于无物。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其事好远。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执大象,天下往。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一章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不尚贤,使民不争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何谓贵大患若身。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孰为此者。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则攘臂而扔之。
虚其心,
爱国治民,能有为乎。
老子:「品德经」:第七章
澹兮其若海﹔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我独泊兮,其未兆﹔
乐与饵,过客止。
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儽儽兮,若无所归。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老子:「品德经」:第四章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是谓袭明。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希言天然。
老子:「品德經」:第一章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不自见,故明﹔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二章
致虚极,守静笃。
强行者有志。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弱其志,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七章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悠兮其贵言。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是以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埏埴觉得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唯之与阿,相去多少。
是以贤人去甚,去奢,去泰。
其次,畏之﹔
常使民无知无欲。
上德有为而无觉得﹔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有物混成,先六合生。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善有果罢了,不以取强。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知名之朴。
老子:「品德经」:第十四章
为有为,则无不治。
不自伐,故有功﹔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五章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