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9[第3页/共4页]
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老子:「品德经」:第十三章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六章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吾以是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澹兮其若海﹔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四章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天长地久。
昔之得一者: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夫唯不成识,故强为之容: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老子:「品德经」:第十七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九章
雄师以后,必有凶年。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谷无以盈,将恐竭﹔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五章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章
常使民无知无欲。
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混兮其若浊﹔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天下神器,不成为也,不成执也。
荒兮,其未央哉。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下德有为而有觉得。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丁爽﹔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故处置于道者,同于道﹔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五章
老子:「品德经」:第八章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老子:「品德经」:第九章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二章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大道泛兮,其可摆布。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其事好远。
是以贤人有为,故无败﹔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不自是,故彰﹔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死而不亡者寿。
神得一以灵﹔
高低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乐与饵,过客止。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善有果罢了,不以取强。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是谓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