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9[第2页/共4页]
建德若偷﹔
犹兮若畏四邻﹔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知名六合之始﹔驰名万物之母。
实其腹,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知名之朴。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
俨兮其若容﹔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四章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爱国治民,能有为乎。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明道若昧﹔
高低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敷觉得道。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八章
不知常,妄作凶。
视之不敷见,听之不敷闻,用之不敷既。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六章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不贵可贵之货,使民不为盗﹔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整天。
上善若水。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其次,亲而誉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常使民无知无欲。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
其事好远。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夫兵者,不祥之器,
下德有为而有觉得。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不自伐,故有功﹔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何谓贵大患若身。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乐与饵,过客止。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质真若渝﹔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侯王得一觉得天下贞。
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
善有果罢了,不以取强。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风雅无隅﹔
天得一以清﹔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八章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上德有为而无觉得﹔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雄师以后,必有凶年。
保此道者,不欲盈。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是以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豫兮若冬涉川﹔
大音希声﹔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老子:「品德经」:第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