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9[第2页/共4页]
混兮其若浊﹔
明道若昧﹔
故建言有之:
老子:「品德经」:第十九章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处实在,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揣而锐之,不生长保。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上善若水。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常知名。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老子:「品德经」:第十五章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夫唯道,善贷且成。
高低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澹兮其若海﹔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丁爽﹔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章
搏之不得,名曰微。
始制驰名,名亦既有,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品德经」:第六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夫兵者,不祥之器,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善之与恶,相去如何。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章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厥后。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是以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下德有为而有觉得。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七章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知名之朴。
其次,畏之﹔
地得一以宁﹔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一章
有物混成,先六合生。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金玉合座,莫之能守﹔
神无以灵,将恐歇﹔
埏埴觉得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上德有为而无觉得﹔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儽儽兮,若无所归。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不知常,妄作凶。
何如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风雅无隅﹔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神得一以灵﹔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敦兮其若朴﹔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知名六合之始﹔驰名万物之母。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大音希声﹔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夫乐杀人者,则不成得志于天下矣。
为有为,则无不治。
无执,故无失。
执大象,天下往。
其次,亲而誉之﹔
满足者富。
知常容,容乃公,
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