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9[第4页/共5页]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其事好远。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此三者觉得文,不敷。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玄牝之门,是谓六合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吾以是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埏埴觉得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不知常,妄作凶。
希言天然。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始制驰名,名亦既有,
是以贤人有为,故无败﹔
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夷道若颣﹔
老子:「品德经」:第八章
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大道泛兮,其可摆布。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七章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孰为此者。
视之不见,名曰夷﹔
雄师以后,必有凶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是以贤人抱一为天下式。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三章
不自见,故明﹔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知常容,容乃公,
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觉得和。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五章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大象无形﹔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夫兵者,不祥之器,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是以君子整天行不离辎重。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地得一以宁﹔
知名六合之始﹔驰名万物之母。
老子:「品德經」:第一章
不自伐,故有功﹔
侯王得一觉得天下贞。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常使民无知无欲。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是以贤人之治,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不言之教,有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何如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执大象,天下往。
虚其心,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不自矜,故长。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贤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上德若谷﹔
风雅无隅﹔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