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页/共3页]
不患寡而患不均。
幸亏殿试另有一月,充足他理清思路,加以转圜。
举人授官,多是外放,府州罕见,县衙二尹、学官乃为常例。有撞大运或确有实干才气者,偶尔会得县令官印,然多是偏僻地带,比方西南诸地,或极北贫县。
安慰?
宴客和春秋有甚么干系?
纵观科举鼓起的历代王朝,无不如此,明后尤甚。
杨瓒连连摆手,道:“小弟不擅诗文,怎敢班门弄斧。还请三位兄长执笔,小弟一旁磨墨,最后留个名字。他日有人问起,也好有个拿得脱手的谈资,不致被叫个‘拙人’。”
几人均未抬高声音,李淳等当即止住笑容,循名誉去,旋即嗤笑。
“本日文曲星高照,小店也是蓬荜生辉,与有荣焉!”
一起返回福来楼,掌柜亲身在门前恭迎,包子似的圆脸笑出十八道褶子,当真是见牙不见眼。
“四位老爷,快请上楼!”
杨瓒等领悟,正要揭过,忽听王炳一旁的举子怒声道:“来日方长,汝等莫要张狂!”
酒菜奉上,杨瓒亲身执壶,为三人斟酒。
“我四人今科同榜,实是幸事。”
见他迟迟不肯走,似有话要说,杨瓒心下微动,模糊发觉其意,却不急着开口。李淳几番摸索,王、程两人一向在暗中察看,他又何尝不是如此?
初入-官-场,最怕被人重视。身为一只小虾米,该当那里风凉那里歇着。没搞清楚状况,也没有背景在后,胆敢冒尖出头,清楚是等着被吞入鱼腹。
闻听堆栈里出了四位贡士老爷,掌柜当即坐不住了。令伴计叮咛厨下,鱼肉菜蔬均要备妥,更打来好酒,只等杨瓒四人返来。
表情一好,几人不由得开起打趣。
怀揣志向、年富力强的举子,多能很快抖擞,返回堆栈,清算起行李回籍,而后昂扬苦读,以备三年再考。
李淳目瞪口呆,王忠笑得前俯后仰,程文一口酒喷出,半晌说不出话来。
公然,李淳也重视到了掌柜的神态,考虑半晌,出言道:“吾观店中挂有前科先进诗文,店家必是好文之人。若不嫌弃,我等愿赋诗提字,以飨老翁。”
宁为二甲鸡尾,不做三甲凤首。
说到兴处,王忠更道,家中有一亲妹,幼年芳华,蕙质兰心,堪为良配。
酒过三巡,四人均已放开。王忠表情最好,李、程也不遑多让。三人-欲-行酒令,杨瓒不擅此道,持续三杯酒下喉,脸颊染上晕红。
对方气度广大,或能领受美意。若遇气度狭小之辈,怕会觉得他决计调侃,暗中嘲笑,往胸口-捅-刀。
杨瓒目光一厉,这竟是冲他来的?
掌柜大喜,欲要施礼。
“汝”之一字,于唐宋时可有骂人的含义。
李淳知其昨日酣醉,不好再劝,转道:“既如此,贤弟无妨先与店家题诗一首,容我等一观。”
万事开首难,开好了头,纵有百般停滞,也终可顺利。
他非是用心藏拙,实是不会做诗。拿别人的诗词来用?更加做不出来。
一名蓝衫举子拍桌而起,神采通红,清楚已有了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