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第2页/共3页]
第二十五章归去04
可即便如此,李小九陛下也不能真把这些王公都给赐死了,毕竟现在的贤人姓‘武’,即便下旨的人是李小九陛下,可朝野高低的人却只会以为这是武皇陛下在肃除异己呢。
“首恶既除,从者无妨酌情……”吴诩刚开口要为诸王家眷讨个情,却被李治给截了话去。
以后的殿试中,这周郎君应对敏捷,律法谙练,更有奇思妙想之语,颇得李小九陛下赏识,当即被点为当年‘律科’的状元。
但是,就是如许一名看起来前程弘远的青年相公,却有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癖好,那就是研讨历朝酷刑,并发明出各种别致的刑具。
若只是小我爱好也就罢了,偏这位周郎君还多次试图压服天子在大理寺诏狱里利用这些刑具呢。
吴诩悄悄一叹,转头看向李小九,道:“九郎,依你之见,当如何措置?”
“李贞父子公开起兵兵变,其影响极其卑劣,贤人不严惩便罢了,岂可宽恕?”李三郎自从得知李元嘉便是当初暗害贡献天子的主谋之一,他的神采就没都雅过。
得!连狄仁杰都跪了,估计问政事堂的其他相公也是不异的成果……
而李小九陛下和小李相公对周兴发明的一些东西却颇感兴趣,使得吴诩也不好把此人调到别的甚么偏僻衙门去,顶多不常召见罢了。
落到了周兴那家伙的手里,还不如刚才他杀了来得舒畅呢!
吴诩还念着李贞毕竟是燕表姐独一的儿子,不欲赶尽扑灭,发起赦免李贞的王妃极其季子,却被政事堂的一干相公给驳了返来。
本觉得此次兵变只是武皇设下的一个圈套,为的是逼迫李氏宗亲出错,以此肃除异己。却不想这个“圈套”还真的引来了一群魑魅魍魉,连累出了好几桩大案。
别的,显庆年间产生的几件疑案,竟也有李元嘉的身影在内,这让李治和吴诩二人感到非常气愤。
据狄仁杰与周兴所得的供词所言,此次参与背叛的宗室诸王除了韩王李元嘉父子和越王李贞父子外,竟还包含太宗之弟鲁王李灵夔父子,太宗之妹常乐公主伉俪等平素看起来非常循分的宗亲。除了高祖、太宗的血脉以外,另有大量的李氏旁支也鲜明在列,如果一一定罪,李氏后辈几近灭族。
即使律法精通如狄仁杰者也只能硬着头皮道:“李元嘉、李贞者,高祖、太宗之血脉,李唐宗室至父老,当由上皇措置方为安妥,微臣不敢妄言。”
归正都是一死……
与李元嘉比拟,越王李贞的罪恶反而显得小多了。
“连坐之事还当慎重……”吴诩看了李治一眼,后者此时神采严厉,很有王八之气地睨视着座下群臣,让人猜不透他在想些甚么。
不料,李小九陛下接下来又说了一句话,终究让一向沉默的政事堂众相公炸毛了。
“李冲业已伏法,着博州刺史悬尸示众……”
李小九陛下,你够狠!
众臣听到她这话,都不由自主坐直了身子,作洗耳恭听状。
“至于其别人么……”
只要严格遵循律法审判剩下的几个王公便是了,又何必赶尽扑灭呢?
当年‘高阳公主谋逆’一案死伤无数,血流成河,使得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由辅臣良弼转为铁血权臣,形象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