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战将至[第1页/共2页]
“使君,姑墨国往西是温宿国,温宿国再往西是疏勒国,过了疏勒国就到大月氏了!最多一个月,我们此行就算是结束了!”堂邑父指着远方的城池面露忧色的说道,通过在焉耆国和龟兹国探听到的动静能够得知,现在大月氏还没有分开伊犁河道域;这让他们比张骞当年少走了数千里路!
不过固然如此,他们此行的路途也不算短,从长安到现在的姑墨国,相称于后代从西安到新疆的阿克苏市,放在后代坐火车花两天多点的时候便能够达到,但是在汉朝他们走完这段路却用了五个多月的时候!
“是,使君!”堂邑父要陪着李悠去拜见本地的国王,而使团中其别人也各有任务,陈庆之要去这些城池四周巡查,找出这些城池的马脚并绘制舆图;徐延年则带着使团中当过贩子的士卒去阛阓上寻觅各种大汉没有的物品;另有人借用了楼兰王子休密驮的通译去饭店、酒楼等地探听最新的动静。一听到要进城,世人都做好了开端事情的筹办!
“敌军为何从西北方来?东边的城门反倒没有多少防备?”陈庆之迷惑的看着敌军所来的方向。
而潘凤则是因为三个月的呼唤时候到了,已经主动回归虎符空间!下次若要呼唤只要比及三个月以后了!少了这些士卒和潘凤,李悠所带领使团的气力再次被减弱,而后的前行之路上唯有更加谨慎。
“有劳使者过问,敝国比来倒是没甚么战事!只是敝国邻近的乌孙国比来正在筹办和大月氏作战!我等为了以防万一,故而在西北设防!”姑墨都城尉答道。
“使君!火线有兵马来袭!”最火线的哨探返来大声汇报,不消李悠叮咛,这些饱经战事的士卒们就做好了迎击的筹办。
见到大汉使团收起兵器,对方也松了一口气,三言两语以后两边消弭了警戒!这名姑墨国的都尉带着李悠一行人进到城中。
“我等乃是大汉来的使团!奉大汉天子之命拜见西域诸国!来者但是姑墨国的军队?”堂邑父用和他一样的说话答复道,同时挥手表示士卒们临时收起兵器。
龟兹的城池漫衍在戈壁绿洲之间,其国姓为白姓,为梵语puspa的音译,意为“供佛的花”,由此可见龟兹深受佛教文明熏陶,这也是今后佛教由西域进入中原的首要按照地!一起行来,常常碰到和尚大汉使团的成员们都纷繁投以猎奇的目光。
那些士卒多是在穿越戈壁戈壁时不幸死亡,戈壁当中不便安葬,李悠唯有在孔雀河边为他们立下了衣冠冢以作记念!并将他们的名字、籍贯等信息记录贴身所藏的羊皮纸上,以希冀能在回归长安后为他们讨取封赏。
达到焉耆国休整两天,趁便拜见了下焉耆国的国王;焉耆国和楼兰国一样属于匈奴统辖,国小民贫!但是他们依仗库鲁克塔格峰和天山的险要阵势,足以将匈奴的大队人马抵抗在外,是以对顺从匈奴之命捕杀大汉使团并不感兴趣。
这是一条少有汉人涉足的门路,李悠此行标记取中原的官方力量第一次正式参与到西域事件当中,今后司马迁在《史记》顶用了“凿空”两个字来描述张骞此行,凿空,即开通门路;恰是有了张骞此行,才让中原体味了西域的环境,为今后大汉军队进入西域,建立西域都护府打下了坚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