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战国策》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43章 燕二(2)[第1页/共3页]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觉得望诸君。齐田单讹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下七十城以复齐。燕王悔,惧赵用乐毅承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令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雠,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摆布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者,为将军久透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故报先王之以是遇将军之意乎?”

“山东相合,之主者不卑名,之国者可长存,之卒者出士以戍韩、梁之西边,此燕之上计也。不急为此,国必危矣,主必大忧。今韩、梁、赵三国以合矣,秦见三晋之坚也,必南伐楚。赵见秦之伐楚也,必北攻燕。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秦久伐韩,故中山亡;今久伐楚,燕必亡。臣窃为王计,不如以兵南合三晋,约戍韩、梁之西边。山东不能坚为此,此必皆亡。”

赵且伐燕

燕王闻之,断交于齐,率天下之兵以伐齐,大战一,小战再,顿齐国,成其名。故曰:因其强而强之,乃可折也;因其广而广之,乃可缺也。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齐魏争燕

或献书燕王:“王而不能自恃,不恶卑名以事强,事强能够令国安悠长,万世之善计。以事强而不成觉得万世,则不如合弱。将何如合弱而不能如一?此臣之所为山东苦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毫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摆布之说,而不察冷淡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五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能够建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分歧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或献书燕王

燕昭王且与天下伐齐

燕饥赵将伐之

燕昭王且与天下伐齐,而有齐人仕于燕者,昭王召而谓之曰:“寡人且与天下伐齐,旦暮出令矣。子必争之,争之而不听,子因去而之齐。寡人偶然复合和也,且以因子而事齐。”当此之时也,燕、齐不两立,但是常独欲有复收之之志若此也。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代。若先王之报愿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积蓄,及至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在朝任事之臣,以是能循法律,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能够教于后代。

燕果以兵南合三晋也。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王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本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本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二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