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蚁贼1》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32 庭辩[第1页/共8页]

“不助我海东,则吴亡期近。助我海东,则能灭劲敌在境外。如果只是为担忧今后的‘养虎为患’,而竟置迫在眉睫的伤害不顾。我实在不知该如何说您了。是该说您聪明呢?还是该说您不聪明呢?”

“铸山煮海,国用敷裕。这就是东吴的上风之一。”

“放眼天下,现在,公占有吴越之地,此天下粮仓。若论情势,实在已远胜古之春秋吴越。只是,情势固然赛过了古之春秋吴越,我所不晓得的,倒是不晓得公的雄图壮志是否也一样赛过了古之春秋吴越的君王?

给张士诚说过了利,又给他讲风险。方从哲言语间,模糊透出了威胁。如果东吴不肯借粮给海东,就是获咎了燕王。获咎了燕王,莫非就不怕海东与安丰并及朱元璋联手,共取东吴之地么?

又用这句话,用燕王“仁厚”的名声,来撤销张士诚对海东与金陵同为宋臣的担忧。

张士诚哈哈大笑,他还是很有些王者气度的,说道:“固然此理!你接着往下说。”

方从哲别离从几个方面,阐发了东吴的好处。他固然说是请为张士诚“阐发东吴的好坏”,对东吴的劣处倒是只字不肯提及,至此,做出总结,他说道:“是公据东吴,国富、雄军、形胜,有天时,有人和。

陈基与饶介,皆是张士诚府中驰名的文士。

三人起家,方从哲偷眼相看,见那说话之人,恰是长官的张士诚。隔得也远,光芒也不好,瞧不太清楚张士诚的面孔。只见他坐姿慵懒,一手支头,一双眼中时有光芒闪过,仿佛也正在细细地打量他们三人。

韩谦倒是不屑一顾,出嗤笑的声音,说道:“潘公所言甚是。海东自保不及,还想来威胁俺们东吴?”他调侃似的,学方从哲的语气,说道,“俺倒是也还想请试问一下你,若我东吴不肯借粮与你们海东,燕王恐乎?你们朝不保夕的燕王会不会是以而惊骇?”

“是我之壮,虽不及勇夫;是我之力,虽不敷以缚鸡,但是虽千里之险阻,我尚且不惧。何况贵国只是在殿外摆设了几个兵戈之士?固然勇武,但是要想让从哲感到惊骇,却还是远远不敷。贵国此举,虽不必说可一笑,但确难为风雅!未免多此一举。”

“私有好贤之名,仁义之称。士如有才,则必折节下之,不以其卑贱为意。人如有德,则必不耻而师之,亦不以其寒微为怀。是公之隽誉,早就享誉中外。南北群雄,谁不闻之?江浙百姓,人皆奖饰!

这时,殿上诸人没有复兴来质疑,而皆是聚精会神,听他解释。

张士诚笃事求是地说:“海东军卒,称雄东北。益都一战,足可与察罕相抗。”

张士诚哈哈大笑,非常得意地说道:“要论‘人和’二字,确切也不消你再多说。”他固然要论军强,或有不及朱元璋、陈友谅,但是如果要只来比较“仁义”隽誉的话,他倒是一向对此都极其自夸的。

殿上温馨,门外细雨声声。方从哲提点精力,往前走上两步,按住衣衿,劈脸第一句话就是说道:“我传闻过一句鄙谚:‘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今以吴之强,与公之贤,乃欲奉承蒙元,称臣属,何故异于牛后?

“公言有壮志,而公又甘为鞑虏奴婢。此公自相冲突处,我实在不解。公若果欲闻该如何‘事智于外’,我大胆,先请公为我解此迷惑。”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