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3页/共8页]
附方∶《外台》茯苓饮 治积饮既去,而虚气塞满此中,不能进食。此证最多,此方最妙。
木防己(二钱) 桂枝(二钱) 茯苓(四钱) 人参(四钱) 芒硝(二钱五分)水二杯半,煎七分,去滓,入芒硝微煎,温服,微利自愈。
木防己(三钱) 石膏(六钱) 桂枝(二钱) 人参(四钱)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以上二方,俱见《伤寒》。
麻黄汤麻黄(三钱,去根节) 桂枝(二钱) 杏仁(去皮尖,二十三枚) 甘草(一钱)水三杯,先煮麻黄至二杯,吹去上沫,纳诸药,煎八分,温服。不须啜粥,余将息如前法。
发笑散方见《亲信痛》。
生化汤当归(五钱) 川芎(二钱) 干姜(五分,炮) 桃仁(一钱五分,去皮尖) 甘草(一钱,炙)水二杯,煎八分服。产后风,口噤、角弓反张者,宜加荆芥穗三钱。又方,中风口噤,用华佗愈风散,即荆芥穗一味焙为末,勿焦黑,以童便和酒送下。口噤药不下者,用一两零,再以童便煎好,从鼻孔灌下。
又照火线加荜拨一两,槟榔五钱,共五两。按照前丸吃法。
小柴胡汤柴胡(四钱) 人参 黄芩 炙草 生姜(各一钱) 半夏(二钱) 大枣(二枚)水二钟,煎一钟,去滓,再煎八分,温服,一日夜作三服。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二钱。渴者,去半夏,加人参七分、栝蒌根二钱;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一钱半;胁下痞 ,去大枣,加牡蛎二钱;心下悸、小便倒霉者,去黄芩,加茯苓一钱);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一钱五分,温覆取微似汗愈;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一钱,干姜一钱五分。
小半夏汤(《金匮》) 治心下支饮,呕而不渴。
水三杯半,先煮葛根至二杯半,吹去沫,入诸药,煎至八分,温服。不须啜粥。
歌曰∶白浊多因心气虚,不该只作肾虚医。四君子汤加远志,一服之间见效奇。
雄黄末(一两) 矾石(二两) 甘草(七钱)水五杯,煎二杯洗。
温胆汤 骆氏《内经拾遗》云∶癫狂之由,皆是胆涎沃心,故神不守舍,理宜温胆。亦治痫病。
萆 厘清饮 治白浊。
阳明
崇高辟瘟丹 崇高辟瘟丹,留传活着间。正元焚一炷,四时保安然。(此歌出聂久吾《汇函》)羌活 独活 白芷 香附 大黄 甘松 山柰 赤箭 雄黄(各平分) 苍术(倍用)上为末,面糊为丸弹子大,黄丹为衣,晒干。正月月朔侵晨 ,焚一炷辟瘟。
即小半夏汤加茯苓四钱。
泽泻(五钱) 白术(二钱)水二杯,煎七分,温服。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 治支饮不得息。
木防己汤(《金匮》) 人膈中清虚如太空,然支饮之气乘之,则满喘而痞坚,面色黎黑,脉亦沉紧。得之数旬日,医者吐之下之俱不愈,宜以此汤开三焦之结,通高低之气。
三层茴香丸 治统统疝气如神。
或用各三钱,水三钟,煎八分,温服。服后啜热粥。若脐上筑者,去术,加桂;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二钱;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渴欲饮水者,加术;腹痛者,加人参;寒者,加干姜;腹满者,去术,加附子;服汤后如食顷,啜热粥,微自温,勿揭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