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学三字经》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5章[第2页/共8页]

桂枝汤桂枝 白芍(各三钱) 甘草(二钱,炙) 生姜(三钱,切片) 大枣(四枚)水二杯,煎八分,温服。服后少顷,啜粥一杯,以助药力,温覆微似汗。若一服病止,不必再服;若病重者,一日夜作二服。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仲景) 凡呕家夹热,倒霉于香砂橘半者,服此如神。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去根) 甘草(各三钱) 附子(一钱五分)煎法同上。

桂枝加大黄汤桂枝 生姜(各三钱) 芍药(六钱) 炙草(三钱) 大黄(七分) 大枣(四枚)水三杯,煎八分,温服。

磁石(一两) 朱砂(一两) 六神曲(三两,生研)共研末。另以六神曲一两,水和作饼,煮浮。入前药加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沸汤下二钱。解见《时方歌括》。

二方俱见《喘证》。

人参败毒散方见《痢疾》。

小儿无专方,以上诸方,折为小剂用之。今儿科开口即曰食、曰惊、曰风、曰疳 ,所用之药 ,大略以钩藤、秦艽、防风、羌活、独活、天麻、前胡、全蝎、僵蚕为祛风之品;朱砂、牛黄、胆星、石菖蒲、天竺黄、代赭石、青黛、赤芍,金银煎汤,为定惊之品;以山查、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枳壳、浓朴、槟榔、草果为消食之品;以芜荑、榧子、使君子、螟蛉土、五谷虫为治疳之品。如杏仁、葶苈、酒芩、桑白皮、半夏曲、苏陈皮、贝母、天花粉之类,谓为通用调气化痰之善药。父传子,师传徒,其专方皆杀人之具也。钱仲阳以金石之药为倡,犹有一二方近道处,至《铁镜》采薇汤则乱道甚矣。克日儿科,只用以上所列诸药,肆意写来,不法无已,实堪悔恨!

歌曰∶白浊多因心气虚,不该只作肾虚医。四君子汤加远志,一服之间见效奇。

雄黄末(一两) 矾石(二两) 甘草(七钱)水五杯,煎二杯洗。

徐忠可曰∶俗谓陈皮能减参力,此不唯陈皮,且加枳实之多,补泻并行,何其妙也。

保生无忧散 妇人临产,先服三两剂,天然易生。或遇横生倒产,连日不生,服二三剂,神效。

少阳

若未愈,再服第三料。

大承气汤方见《阳明》。

龙胆草(三分) 黄芩 栀子 泽泻(各一钱) 木通 车前子(各五分) 当归 甘草 生地(各三分) 柴胡(一钱)水一杯半,煎八分服。

叶天士云∶起火惊触,致五志阳越莫制,狂乱不避亲疏,非苦降之药,未能清爽其神识也。

发笑散方见《亲信痛》。

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 茯苓 白术各十八铢(校∶十黍为一铢,约今四分一厘七毫) 桂枝一两)为末。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六铢为一分,即今之二钱半也。泽泻应一两二钱五分。猪苓、白术、茯苓各应七钱五分也。方寸匕者,匕即匙,正方一寸大,约八九分。余用二钱)愚按∶脐下动气去术加桂,理中丸法也。今因吐涎沫是水气盛,必得苦燥之白术,方能制水。颠眩是土中湿气化为阴霾,上弥清窍,必得温燥之白术,方能胜湿。证有兼见,法须变通。

当归(一钱五分,酒洗) 川贝母(一钱) 黄 (八分,生用) 艾叶(七分) 酒芍(一钱二分,夏季一钱) 菟丝子(一钱四分) 浓朴(姜汁炒,七分) 荆芥穗(八分) 枳壳(麸炒,六分) 川芎(二钱二分) 羌活 甘草(各五分)加生姜三片,水二杯,煎八分,空心折。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