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学三字经》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4章[第6页/共11页]

浓朴三物汤浓朴七物汤二方俱见《腹痛》。

丹参(一两)白檀香(要真者极香的切片) 砂仁(各一钱)水二杯,煎八分服。

生脉散 却暑良方。

吴茱萸汤(仲景) 治冷痛。通治食谷欲呕,头痛如破,烦躁欲死者,及大吐不已之症。

苏子降气汤 治上盛下虚,气喘等证。

稀涎散 治中风口噤,并治单蛾、双蛾。

导水茯苓汤 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按而陷落。胸腹喘满,不能转侧安睡,饮食不下。小便秘涩,溺出如割,或如黑豆汁而绝少。服喘嗽气逆诸药不效者,用此即渐利而愈。

胆南星(寒腻大伤胃气,且能引痰入于心包、肝、胆以成痼疾。制一二次者力尚轻,若九制则为害愈酷。) 枳壳(耗散元气,痰盛得此,暂开少顷,旋而中气大伤,痰涎如涌。) 石菖蒲(能高兴窍,心窍开则痰涎直入此中,永无前程。) 半夏(此药虽能降逆开结,但与胆星同用,未免助纣为虐。) 秦艽 羌活 天麻 羚角 防风 钩藤钩(以上六味虽风证所不忌,但无要药以主持之,亦徒成糟粕无用之物。) 天竺黄(真者可贵,然亦治火痰之标品。) 僵蚕(虽祛风之正药,但力薄不敷恃。) 牛黄(虽为风痰之灵药,然与胆南星、石菖蒲、枳壳同用,则反引痰入于心窍,驱之弗出矣。) 竹沥(以姜汁和之,虽能驱经络之痰,而与胆星划一用,不得中气之输布,反致寒中败胃之患。) 甘草(虽为元老之才,但与诸药同用,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亦无如之何矣。)以上诸品,或作一方,或分作二三方。患者误服之,轻者致重,重者即死;即幸免于死,亦必变成聪慧及偏枯无用之人矣,戒之!

川贝母(一钱五分,切片不研) 沙参(三钱) 丹参(二钱) 川郁金(五分) 干荷蒂(三个) 砂仁壳(四分) 杵头糠(二钱,布包) 茯苓(一钱五分) 石菖蒲(四分)水二杯,煎八分服。

胃苓散 消胀行水。

生姜泻心汤黄连汤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以上六方,俱见《伤寒论读》。

蒲灰散(《金匮》) 厥而为皮水者,此主之。肿甚而溃之逆证,厥之为言逆也。

麻黄(去节根) 人参 黄芩 川芎 白芍 炙草 杏仁防己 桂枝 防风(各一钱) 附子(五分,炮)加生姜三片,水二杯半,先煎麻黄至二杯,入诸药,煎八分服。

茯苓(六钱) 桂枝 甘草(炙,各二钱) 大枣(四枚)用甘澜水三杯半,先煎茯苓至二杯,入诸药,煎七分服。作甘澜水法∶取长流水扬之数百遍,或千遍愈妙。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