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学三字经》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4章[第5页/共11页]

附子粳米汤(《金匮》) 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泽泻 赤茯苓 麦门冬(去心) 白术(各二两) 桑白皮 紫苏 槟榔 木瓜(各一两) 大腹皮陈皮 砂仁 木香(各七钱五分)上 咀,每服一二两,水二杯,灯草三十根,煎八分,食远服。如病重者,可用药二两,又加麦冬及灯草半两,以水一斗,于沙锅内熬至一大碗。再下小锅内,煎至一钟。五更空心折。

枳术汤(《金匮》) 治心下坚大如盘。(如盘而不如杯,邪尚涣散未结,虽坚大而不满痛也),水饮所作(与气分有别也,气无形以辛甘散之,水无形以苦泄之)。

归脾汤 此方补养后天第一药。治食少、不眠、怔忡,吐血下血,大便或溏或秘,妄梦健忘,七情所伤,遗精带浊,及女子不月等证。

浓朴七物汤(《金匮》)即火线加桂枝 甘草(各一钱五分) 生姜(二钱,五分) 大枣(五枚)水二杯,煎八分服。呕者,加半夏一钱;寒多者,加生姜一钱五分。

大腹皮(酒洗) 桑白皮(生,各三钱) 云苓皮(四钱) 陈皮(三钱) 生姜皮(一钱)水三杯,煎八分,温服。上肿,宜发汗,加紫苏叶、荆芥各二钱,防风一钱,杏仁一钱五分;下肿,宜利小便,加防己二钱,木通、赤小豆各一钱三分;喘而腹胀,加生莱菔子、杏仁各二钱;小便倒霉者,为阳水,加赤小豆、防己、地肤子;小便自利者,为阴水,加白术二钱,苍术、川椒各一钱五分;热,加海蛤三钱,知母一钱五分;寒,加附子、干姜各二钱,肉桂一钱;呕逆,加半夏、生姜各二钱;腹痛,加白芍一钱,桂枝一钱,炙甘草一钱。

半夏 浓朴 茯苓(各三钱) 紫苏叶(一钱)加生姜三片,水二杯,煎八分服。

香薷饮 治伤暑,发热,身痛,口燥,舌干,吐泻。

丹参(一两)白檀香(要真者极香的切片) 砂仁(各一钱)水二杯,煎八分服。

泄泻方

水肿方

浓朴三物汤(《金匮》) 治亲信实痛,大便闭者。

浓朴(四钱) 大黄(二钱) 枳实(一钱五分)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正水

肾气丸(《金匮》) 治气短。喻嘉言云∶此治吸气短,即八味地黄丸,但原方系干生地黄、桂枝。

灶心黄土(八钱,原方四钱) 生地 黄芩 甘草 阿胶 白术 附子(炮,各一钱五分)水三杯,煎八分服。

水行于皮中也。其脉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曰不恶风者,不兼风也。曰其腹如鼓者,外有胀形内不坚满也。曰不渴者,病不在内也。曰当发其汗者,以水在皮宜汗也。

中风方

水肿方

大半夏汤(《金匮》) 治反胃。

资寿解语汤(喻嘉言) 治中风脾缓,舌强不语,半身不遂,与地黄饮子同意。但彼重在肾,此重在脾。

因风而病水也。

方见《伤寒》。加人参者,以暑伤元气也。加苍术者,治身热足冷,以暑必挟湿也。

黄 桂枝芍药苦酒汤(《金匮》) 治身材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风水脉浮,黄汗脉沉)。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毛孔入得之。(水气从毛孔入而伤其心,故水火相侵而色黄,水气搏结,而脉沉也。凡看书宜活看,此证亦有从酒后汗出当风而至者,虽无外水,而所出之汗,因风内返亦是水。凡脾胃受湿,湿久生热,湿热交蒸而成黄色,皆能够汗出。入水之意,悟之!)黄 (五钱) 芍药 桂枝(各三钱)苦酒一杯半,水一杯,煎八分,温服。把稳烦,至六七日乃解。(汗出于心,苦酒止之太急,故心烦。至六七日,正复而邪自退也。)桂枝加黄 汤(《金匮》)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盗汗出。汗已反发热,久久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 , 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 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倒霉(以上皆黄汗之变证、师备拟之,以立治法。兹因集隘,不能全录,只辑其要)。此为黄汗。(言变证虽多,而其源总由水气悲伤而至。结此一句,见治法不离其宗。)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钱) 甘草(炙) 黄 (各二钱) 大枣(四枚)水三杯,煮八分,温服。斯须啜热粥一杯余,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