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页/共11页]
导水茯苓汤 治水肿,头面、手足、遍身肿如烂瓜之状,按而陷落。胸腹喘满,不能转侧安睡,饮食不下。小便秘涩,溺出如割,或如黑豆汁而绝少。服喘嗽气逆诸药不效者,用此即渐利而愈。
小建中汤(仲景) 此方为治虚痨第一方,古人不讲久矣!凡痨证必有蒸热,此方有姜桂以扶心阳,犹太阳一出,则爝火无光,即退热法也。凡痨证必饮食日少,此方温脾,即进食法也。凡痨证必咳嗽,此方补土以生金,即治嗽法也。凡痨证多属肾虚,此方补脾以输精及肾,所谓精生于谷也。古人不能读仲景书,反敢侮谤圣法,徒知生脉、六味、八味、归脾、补中,及款冬、贝母、玉竹、百合、苏陈酱、地黄炭之类,互服至死,诚可悔恨!生白芍(三钱) 桂枝(一钱五分) 炙草(一钱)加生姜一钱五分,大枣二枚,水二杯,煎八分,入饴糖三钱五分,烊服。加黄 二钱,名黄 建中汤,治虚痨诸不敷;饱闷者,去大枣加茯苓二钱;气逆者,加半夏一钱五分;此方人参、当归、白术,俱随宜加上。
桂枝(二钱) 桃仁(十七枚,去皮尖) 大黄(四钱) 芒硝(七分) 甘草(七分)水二杯,煎八分,去滓,入硝二沸,温服。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半夏(各二钱) 陈皮 炙草(各一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二杯,煎八分服。治反胃,宜加附子二钱,丁香、藿香、砂仁各一钱。
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 治亲信诸痛虚极,诸药不效者,一服如神。及胁痛里急,妇人产后腹中 痛。
苍术(一钱五分,炒) 白术 浓朴(各一钱五分) 桂枝(一钱) 陈皮 泽泻 猪苓(各一钱五分)炙草(七分) 茯苓(四钱)加生姜五片,水三杯,煎八分服。去桂、草,以煨半熟蒜头捣为丸。陈米汤下三四钱,一日两服更妙。
七气汤(亦名四七汤) 治七情之气郁逆。
芍药汤 行血,则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三日内俱可服。
附子(二钱,制) 半夏(四钱) 炙草(一钱) 粳米(五钱,布包) 大枣(一枚)水二杯,煎八分,温服,日夜作三服。
稀涎散 治中风口噤,并治单蛾、双蛾。
隔食反胃方
五味子汤(《令媛》) 治伤燥咳唾中有血,牵引胸胁痛,皮肤干枯。五味子(五分,研)桔梗 甘草 紫菀茸 续断 竹茹 桑根皮(各一钱) 生地黄(二钱) 赤小豆(一撮即赤豆之细者)上九味,水煎空心折。《秘旨》加白蜜一匙。愚按∶赤豆易生扁豆五钱,囫囵不研,最能退热补肺,但有寒热来往忌之。去续断、赤豆、地黄,加葳蕤、门冬、干姜、细辛亦妙。
生姜泻心汤黄连汤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以上六方,俱见《伤寒论读》。
羌活 木香 茯苓 川芎 牛膝(酒浸) 桂心 蓬术 青皮 附子(炮) 干姜(炮) 白豆蔻(炮) 大茴香(炒) 京三棱(炮) 白蒺藜 当归(酒浸一宿,参半两)上为末,入前药拌匀,以汤浸蒸饼,捩去水,和药再杵极匀,丸如桐子大。食前温酒白汤送下三十丸至五十丸。最忌盐,一毫不成入口,不然发疾更甚。但试服药,即于小便内旋去,不动脏腑。病去日,日三服,兼以暖和调补气血药助之,真神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