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医学三字经》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3章[第3页/共11页]

守法治 危而安 遵六经大纲之法而求之,详于《伤寒论》。

疝任病 归厥阴 经云∶任脉为病,外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丹溪专治厥阴者,以肝主筋,又主痛也。

千古秘 理蕴深 喻嘉言通禅理,后得异人所授,独得千古之秘。胡卣臣曰∶习幼科者,能谦虚体味,便可免乎殃咎,若骇为异说,则不法无极矣。

吐利痛 太阴编 太阴湿土,为纯阴之脏,从寒化者多,从热化者少,此经主寒症而言,宜理中汤、四逆汤为主,第本来为王叔和所乱耳。论以腹中满、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温、腹时痛为大纲。

过此失治,则变成痉症。无汗用桂枝加葛根汤,有汗用桂枝加栝蒌根汤,此太阳而兼阳明之治也。抑或寒热来往,多呕,以桂枝汤合小柴胡汤或单用小柴胡汤,此太阳而兼少阳之治也。

肾套谈 理脾恪 治浊只用肾家套药,不效。盖以脾主土,土病湿热下注,则小水浑浊。湿胜于热则为白浊,热胜于湿则为赤浊,湿热去则浊者清矣。

若遗精 另有设 与浊病又殊。

前饮投 精愈涸 水愈利而肾愈虚矣。

香薷饮 有特长 香薷发汗利水,为暑症之专药也。有谓夏月不成用香薷,则香薷将用于何时也?大顺散 从症方 此治暑天畏热贪凉成病,非治暑也。此舍时从症之方。

胃家实 阳明编 阳明为表中之里,主里实症,宜三承气汤。论以胃家实为大纲。又鼻干、目痛、不眠为经病。若恶寒、头痛,为未离太阳。审其有汗、无汗,用桂枝、麻黄法。

脚小指 艾火炀 张文仲治妇人横产手先出,诸般符药不效,以艾火如小麦大,灸产妇右脚小指头尖,下火立产。

湿气胜 五泻成 《书》云∶湿成五泄。

补和攻 视强弱 宜补、宜攻、宜和,视乎病情,亦视乎人之本体强弱而施治也。

心烦辨 切莫忘 虽同伤寒,而心烦以别之;且伤寒脉盛,伤暑脉虚。

欲下取 求其端 端,头也,谓寻到泉源也。欲荣其上,必灌其根,前人有上病下取法。

稚阳体 邪易干 时医以稚阳为纯阳,存亡关头,开手便错。

阴阳证 二太擒 三阳独取太阳,三阴独取太阴,擒贼先擒王之手腕也。太阳阳明少阳为三阳,太阴少阴厥阴为三阴。

《金匮》云∶人得民风以发展。此一语最精,风即气也。人在风中而不见风,犹鱼在水中而不见水,鼻息出入,瞬息离风即死。但风静即为养人之微风,风动即为杀人之邪风。若大人当中风,小儿之惊风、卒倒、搐掣、角弓反张、目上视、口流涎,皆风动之象,即气之乖也。医者宜化邪风为微风,即以是除邪气而改正气。闽中市医,遇小儿诸病及惊痫危症,以蓖麻子、巴豆、南星、莱菔子、全蝎、大黄、急性子、皂角为末。加樗皮、冰片、麝香。以麻油或白蜜,或姜、葱汁调。敷于囟门以及胸中、脐中、足心,为拔风法。秘其方以射利,十敷十死。既死而仍不归怨之者,觉得外敷之法,无妨姑试,俟未效而即去之,似不为害。而不知一敷以后,元气为其拔散,即揭去其药,而既散之气,永不能使之复聚矣。况囟门为元阳之会,胸中为宗气之宅,脐中为性命之根,足心为肾脉之本,皆不成轻动。古人以附子、海狗肾补药敷于脐中而蒸之,名医犹且戒其勿用,况大伤人之物乎?凡以保赤为心者,宜共攻此法。而又有惑于急惊、慢惊、食积之说,预用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前胡、赤芍、钩藤钩、荆芥、天麻、浓朴、神曲、山查、苍术、胆星、葶苈子、萝卜子、贝母、牛黄、朱砂、天竺黄、枳壳、杏仁、石菖蒲、甘草,或合为一方,或分为二三方者,亦五十步笑百步耳。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