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枭将》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十四章:文渊阁[第2页/共4页]

“在聒噪些甚么呢!”刚巧此时另一拨寺人从长廊颠末,为首的寺人皱眉问道。

阁员们恭恭敬敬地上前朝龙椅上的中年人齐刷刷跪下叩首。中年人虚抬了抬手表示他们站到各自的位置上。

“自高广兵败以来,我说的话在朝中已经没有分量了。”吕宗成黯然神伤,“接下来要剿灭东南海寇、倭寇,我倒是很担忧贞贤吶。”

“皇上不是不明白。”吕宗成苦笑着摇了点头,“皇上是给逼急了,皇上即位的这十三年来,我大赵哪一年承平过,皇上这是求治之心太切。”

“皇上。”见宋宇仁踌躇不决,徐鸿谦站了出来,“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太祖天子有不成与民争利之祖训不假,但皇上加派商税也是为保我大赵之江山社稷,倘若二祖列宗泉下有知定能谅解皇上。皇上宵衣旰食还不是为了祖宗江山,天下万民?暂累天下百姓一年,天下百姓也能谅解皇上的难处。臣觉得加派商税一事可行,江南九府虽说闹大涝,但贩子还不至于到活不下去的境地,臣还曾听闻江南一带巨商大富,糊口奢糜,动辄一掷令媛,锦衣玉食,招摇过市,屡有僭越之举,加派商税一年有何不成?!”

大殿正中摆放着一把龙椅,两边的扶手雕镂着精美的龙头,龙椅上坐着其中年人——大赵贞元帝宋宇仁。两侧的四根大柱中间各摆放着一条长案,案上堆满卷册文书,并齐划一整地摆放着笔墨纸砚但没有座椅。

借着灯笼收回的红光,黄峥看清为首大寺人的脸后,立马敛容道,“本来是赵公公,奴婢该死,这两个不知死活的奴婢不好好点灯在这里聒噪,奴婢正要给他们点经验,不想惊扰了赵公公,奴婢该死,真是该死。”

走到千步廊的深处,吕宗成叹道,“本年的烂账又都给报了,皇上仁慈,不过三百万内库拨出来的白银又有多少能够到边陲将士们的手里?”

几个行人拱手同赵公公酬酢了一阵。抖掉毛皮暖耳和冬帽上的白雪,解开披风暴露绯红色的朝服,这是朝廷一二品大员才有资格穿的服色。这些人都是大赵的阁员,只要他们才有资格走过千步廊步入文渊阁。

“东南的洪涝,陕西的大旱,闽广倭寇反叛,再加上辽东的战事的军费,仅本年一年的亏空就达七百四十万两之巨,加上往年的亏空,我大赵亏空达两千四万两白银。”右案案首的次辅吕宗成接过徐鸿谦的话茬,“眼下说度过难关还为时髦早,陕西流寇又起,七座县城失守,大有燎原之势,而彭总督又调任辽东,陕西的局势实在堪忧。”

赵公公长的精瘦,目光炯炯,扫了黄峥和跪在地上告饶的小寺人一眼,“这两孩儿年纪尚小不懂事,严加怒斥几句,让他们晓得宫里的规律便可。”说罢赵公公便朝文渊阁方向走去。两个寺人忙不迭叩首谢恩。

两个点灯的寺人惊出一身盗汗,站在椅子上的寺人没有站稳,从椅子上跌下来,也顾不上疼,直爬到大寺人面前不断地叩首,“黄公公恕罪,黄公公恕罪。”

徐鸿谦打着官腔,没有一句话是紧急的。宋宇仁没有说话,目光一向逗留在案前的帐册上。

一行人清算好衣冠走下台阶后就都不说话了。大门正中上方的那块匾额鲜明携刻着文渊阁三个鎏金大字。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