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9章 易水(2)[第1页/共4页]

滱水又东,迳中人亭南。《春秋左传·昭公十三年》,晋荀吴率师侵鲜虔及中人,大获而归者也。滱水又东,迳京邱北,世谓之京陵,南对汉中山顷王陵。滱水北对君子岸,岸上有哀王子宪王陵,坎下有根源积水,亦曰泉登陆。

水出蒲城西,俗谓之泉头水也。《地理志》曰:北平县有卢水,便是水也。东迳其城,又东南,左入徐水。《地理志》曰:东至高阳入博,今不能也。徐水又东,左合曹水,水出西北朔宁县曹河泽,东南流,左合岐山之水。水出岐山,东迳邢安城北,又东南入曹河。曹水又东南,迳北新城县故城南,王莽之朔宁县也。曹水又东,入于徐水。徐水又东南迳一故城北,俗谓之祭隅城,所未详也。徐水又东流入博水。《地理志》曰:徐水出北平,东至高阳,入于博。又东入滱。

又东过安国县北。

滱水又东,右会长星沟,沟出上曲阳县。西北长星渚,渚水东流,又合洛光水,水出洛光沟,东入长星水,乱流东迳恒山下庙北。汉末丧乱,山道不通,此旧有下阶神殿,中世以来岁书法族焉。晋、魏改有东西二庙,庙前有碑阙,坛场列柏焉。其水又东迳上曲阳县故城北,本岳牧朝宿之邑也。古者,天子巡狩,常以岁十一月至于北岳,侯、伯皆有汤沐邑以自斋洁。周昭王南征不还,巡狩礼废,邑郭仍存。秦罢井田,因以立县,城在山曲之阳,是曰曲阳,有下,故此为上矣。王莽之常山亭也。又东南流,胡泉水注之。水首受胡泉,迳上曲阳县南,又东迳平乐亭北,左会长星川,东南迳卢奴城南,又东北,川渠之左,有张氏墓冢,有《汉上谷太守议郎张平仲碑》,光和中立。川渠又东北合滱水,水有穷通,不常津注。

又东北入于易。

滱水之右,卢水注之。水上承城内黑水池。《地理志》曰:卢水出北平,疑为疏阔,阚骃、应劭之徒,咸亦言是矣。余按:卢奴城内西北隅,有水渊而不流,南北一百步,东西百馀步,水色正黑,俗名曰黑水池。或云,水黑曰卢,不流曰奴,故此城藉水以取名矣。池水东北,际水有汉中山王故宫处,台殿观榭,皆上国之制。简王高贵,绚丽有加。始筑两宫,开四门,穿城北累石为窦,通涿唐水流于城中,造鱼池、钓台、戏马之观。岁久颓毁,遗基尚存,今悉加土为刹利灵图。池之四周,民居骈比,填遍秽陋,而根源不断。暨赵石建武七年,遣北中郎将始筑小城,鼓起北榭,立宫造殿。后燕因其故宫,定都中山。小城之南,更筑隔城,兴复宫观。今府榭犹传故制。自汉及燕,涿滱水迳石窦,石窦既毁,池道亦绝,水潜流出城,潭积微涨,涓水东北注于滱。滱水又东,迳汉哀王陵北,冢有二坟,故世谓之两女陵,非也。哀王是靖王之孙,康王之子也。

滱水又东,迳唐县故城。南北二城,俱在滱水之阳,故曰滱水迳其南。

后隶安喜,城郭南有汉明帝时《孝子王立碑》。

滱水又东,迳白土北,南即靖王子康王陵,三坟并列者是矣。滱水又东,迳乐羊城北。《史记》称魏文侯使乐羊灭中山,盖其城攻中山所造也,故城得其名。

《地理志》曰:城在蒲水之阴。汉章帝元和三年,行巡北岳,以曲逆名不善,因山川之名,改曰蒲阴焉。水右合鱼水。水出北平县西南鱼山,山石若巨鱼,水发其下,故世俗以物色名川。又东流注于蒲水,又东入濡。故《地理志》曰,蒲水、苏水,并从县东入濡水。又东北迳乐城南,又东入博水,自下博水亦兼濡水通称矣。《春秋·昭公七年》,齐与燕会于濡上。杜预曰:濡水出高昜县。东北至河间鄚县入易水,是濡水与虖池,滱、易,互举通称矣。博水又东北,徐水注之。水西出广昌县东南大岭下,世谓之广昌岭。岭高四十馀里,二十里中,委折五回,方得达其上岭,故岭有五回之名。下望层山,盛若蚁垤,实兼孤山之称,亦峻竦也。徐水三源奇发,齐泻一涧,东流北转,迳东山下。水西有《御射碑》。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