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水经注》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4章 清水(3)[第1页/共4页]

又东北,过濊邑北。

水出西山马头涧,东迳防城北,卢谌《征艰赋》所为越防者也。其水东南流,注于羑水,又东历黄泽入荡水。《地理志》曰:羑水至内黄入荡者也。

清河北迳广川县故城南。阚骃曰:县中有长河为流,故曰广川也。水侧有羌垒,姚氏之故居也,今广川县治。清河又东北,迳历县故城南。《地理志》,信都之属县也,王莽改名曰历宁也。应劭曰:广川县西北三十里,有历城亭,故县也。今亭在县东如北,水济尚谓之为历口渡也。

清河又北,分为二渎,枝分东出,又谓之浮渎。清河又北,迳浮阳县故城西,王莽之浮城也。建武十五年,更封骁骑将军平乡侯刘歆为侯国。魏浮阳郡治。又东北,滹沱别渎注焉,谓之合口也。

洹水出山,东迳殷墟北。《竹书编年》曰:盘庚即位,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白沟水又东北,迳赵城西,又北阿难河出焉,盖魏将阿难所导,以利衡渎,遂有阿难之称矣。

洹水出上党泫氏县。

荡水出河内荡阴县西山东。

又东北过广宗县东,为清河。

荡水出县西石尚山,东流,迳其县故城南,县因水以取名也。晋伐成都王颖,败帝因而水之南,卢綝《四王起事》曰:惠帝征成都王颖,败北,时举辇司马八人,辇犹在肩上,甲士竞就杀举辇者,乘舆顿地,帝伤三矢,百僚奔散。惟侍中嵇绍扶帝,士将兵之。帝曰:吾吏也,勿害之。众曰: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斩之,血污帝袂,将洗之,帝曰:嵇侍中血,勿洗也。此则稽延祖死亡之所。

清河又东北,迳东武城县故城西。《史记》,赵公子胜号平原君,以解邯郸之功,受封于此。定襄有武城,故加东矣。清河又东北,迳复阳县故城西。汉高祖七年,封右司马陈胥为侯国,王莽改名之曰丰年。《地理民风记》曰:东武城西北三十里,有复阳亭,故县也。世名之曰槛城,非也。

清河又东北,迳陵乡西。应劭曰:东武城西南七十里有陵乡,故县也。后汉封太仆梁松为侯国,故世谓之梁侯城,遂立侯城县治也。

水出洹山,山在宗子县也。

又东北过南皮县西。

荡水

又东屈而北出,又东转,迳苑乡故城南,又东南,迳高城县故城南,与枝渎合。渎上承无棣沟,南迳乐陵郡西,又东南,迳千童县故城东。《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曰:故重也,一作千钟。汉武帝元朔四年,封河间献王子刘阴为侯国。应劭曰:汉灵帝改曰饶安也。魏沧州治。枝渎又南东屈,东北注无棣沟。

东过隆虑县北。

县北有隆虑山,昔帛仲理之所游神也,县因山以取名。汉高帝六年,封周灶为侯国。应劭曰:殇帝名曰隆,故改从林也。县有黄水,出于神囷之山,黄华谷北崖。山高十七里,水出木门带,带即山之第三级也,去地七里,悬水东南注壑,直泻岩下,状若鸡翘,故谓之鸡翘洪,盖亦露台、赤城之流也。其水东流至谷口,潜上天下,东北一十里,复出,名柳渚,渚周四五里,是黄水重源再发也。东流,苇泉水注之,水出林虑山北泽中。东南流与双泉合,水出鲁般门东,下贱,入苇泉水。苇泉水又东南流,注黄水,谓之陵阳水。又东,入于洹水也。

又东北,右会大河故渎,又迳东光县故城西。后汉封耿纯为侯国。初平二年,黄巾三十万人,入渤海,公孙瓒破之于东光界,追奔是水,斩首三万,流血丹水,便是水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