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首楞严经疏》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0章 (20)[第1页/共4页]

有人间人 无明不了非出世智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维摩云。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尚不成以生灭说。况以生灭为因此求证耶。普贤观云。大乘因者诸法实相。大乘果者亦诸法实相。若不以止门呼应。此生灭心终无暂息。若便以此心为修行者。因果相违终无获证。如上广破 三正辨行相二。一料拣因门二。一举喻总彰生灭

阿难。汝观人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堕裂。何故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 文显可知 二正辨行相三。一总标六根过患

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彼尚女人。一修无漏便获圣果。如何汝今厌离小乘志求大道。而以人间人缘天然戏论名相而自缠绕。随逐根尘为境所碍不能超出。故云尚留观听上来破执破疑显如来藏。约信解真正为真修之本。答最后便利竟。次下约依解修行成绩止观。为入理之便利。既能信解如来藏体周遍十方赋性清净绝名离相。我等云何修诸便利与此呼应。故此第二明修行便利。文二。一阿难贯穿祈修四。一叹佛悲深二。一经家总叙

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天下生缠缚故。于器人间不能超出 六根为贼媒者。一引外贼。即六尘也。二起内贼。即烦恼也。表里恶贼能劫真性。若知底子。贼无能为。故涅槃云。六入空聚当有六大恶贼必断汝命。当即阔别。以根尘相熏。纳识成种。无始相续莫不由此。不知调伏必为所害 二别示根用好坏二。一约天下流变总明功德三。一释名辨相

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 如来藏心。量遍十方。德含统统。虽信而解。非行莫臻。故此叙之。以彰得失 二喻显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奥妙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阔别人间憎爱二苦 多闻无功。岂如定力。首楞严王名无漏业。得此定者。统统诸法皆如幻事。岂复能生憎爱二苦 四举他为证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英勇决定搁置诸有为相。该当审详烦恼底子。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前第一义。令止妄心伏还元觉。便是修止。此第二义。令审详烦恼察看对治。便是修观。先止后观。法应如是。无明发业。爱取润生。六识能作。第八能受。此唯观门别离能知。故起信云。所言观义者。谓别离人缘生灭相故。圆觉云。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同变幻。即起诸幻以除幻者。窜改诸幻而开幻众等 二约义显非二。一正显

如漂亮伽。宿为淫女。由神咒力消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睺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 畴昔为婆罗门女。名为赋性。今从昔号名性比丘尼。耶输陀罗云华色。出缠登伽也。授记耶输也 五责随尘境

二体法尔。性不相循 循顺也。法尔犹天然也。真妄染净。性相违背。非使之然。法尔如是也

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倦怠。该抢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妙三摩提首楞严定。即真如观。欲修此观先须便利。便利若成真修可冀。故以止观二门。名为发觉初心。即最后便利也。然此二门。三世诸佛修行证道同途之法。故华严云。比方有力王率土咸戴仰。止观亦如是。统统所依靠。故此二法名为初心决定义也。一者审观因地及与果心。起随顺行。即依真如门修止也。真如无相。向即心绝。故起信云。所言止者。谓止统统境地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二者审观烦恼结解根元。起对治行。即依生灭门修观也。生灭法相染净分歧。起智拣择。对治令断。故起信云。所言观者。谓别离人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修前便利未能相即。故名随顺。修之成绩。即观明止。即止明观。止观不二名为正修。即成三昧也。今是初修故名发觉 二别明二义三。一正明二义二。一因果同异门三。初标义总劝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