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首楞严经疏》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6章 (16)[第1页/共4页]

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摆荡。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摆荡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见闻觉知同名大者。盖常遍故。如前文释 二斥劝研详

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阐发见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 破异也。初三句牒计。汝离下四句正难离境何相。离明下四句结成毕竟无体。上皆正破。明暗下三句结破。并可知

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美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位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初二句能类。当知下所类。了别谓识。见闻谓根也。是生识之根。故云了别见闻等 二斥劝研详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当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 太虚处我心中。尚如片物在掌。更观所生微质。于心大小如何。故举空中一尘。存亡岂辨。喻至小也。如湛下再举沤喻了身无生也。前喻犹存小相。今喻相本无生。故此二喻各显一意 四妙获元心益

闻听觉知亦复如是。不该识缘无从自出 前二句例破余识。闻听即耳鼻。觉知即舌身认识。不该下二句结无生处。识起启事。故云识缘 三会通实义三。一类通前义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 破两亦也。同即一也。明暗互灭故云相背。若与一同见即随灭。如前所破。明暗虚空离此无见。亦异不成

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夺目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见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美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明 曾则也。听嗅尝触者。鼻舌二根境合始觉。故名尝触。觉触身也。觉知意也 四结责迷情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我愿成道本为度生。度生之心非临时尔。尽将来际众生界尽我方入灭。斯愿至重。故请证明 二乞除惑速成

销我亿劫倒置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初句断障。即前身心荡然得无挂碍也。下经云。从无始来倒置沦替。今言亿者。举大数耳。妄认四大六尘缘影为身心相。迷己为物。观大观小。皆为倒置虚妄乱想。今闻开示。不执不认故名为销。下句悟道。即获妙本心常住不灭也。阿僧祇云无数。劫波云时分。便利教说统统诸佛皆于无数劫中修波罗蜜然后成佛。今于此会言下顿悟。获妙本心常住不灭。何历僧祇之有乎。故下文云。歇即菩提。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又云。弹指超无学。又圆觉云。知幻即离不作便利。离幻即觉亦无渐次。皆此义也。然据今文。且叙解悟。如文云各各自知心遍十方。知即解也。叙虽论解。不无证悟。以随人入位浅深分歧。且如两教二乘禀权菩萨圆教根性未发信者悟此境地。便是解悟。若曾已入信解行位闻法开悟。便是证悟。更有已上天住。即增道损生。乃至妙觉。破惑证理。发真妙用。皆随位浅深而论广狭。此则一会之众皆得妙益耳 二愿得果度生二。一正陈所愿二。一陈愿

阿难。汝心粗浮。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来藏。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为非同异。为非空有 同异如根中破。空谓空生。有谓根境。非空有谓无因也 三正会今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