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16)[第1页/共4页]
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 破双非也。空见无辨。故非不一。明暗自迁见无生灭。故非不异
人间无知。惑为人缘及天然性。皆是识心别离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三承前开示获悟二。一具叙大众贯穿二。一略叙除疑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我愿成道本为度生。度生之心非临时尔。尽将来际众生界尽我方入灭。斯愿至重。故请证明 二乞除惑速成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舜若多云空也。虚空之性不成销灭。今尚可灭。上求下化菩提之心终无挪动。故不动转。烁迦罗云竖固不坏也。又翻为轮。轮有摧碾。谓悲智之心自利利他。皆能摧碾惑业苦故
若汝识性生于相中不从见生。既不见明。亦不见暗。明暗不瞩即无色空。彼相尚无。识从何发 破境地也。相见相待。无见无相。相犹不立。从何有识
长水沙门子璇集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上句同佛化。上求下化悲智贰心。一一先悟妙觉明性。从深理生。故名深心。以此贰心。承顺尘刹诸佛化行。无二无别。故名为奉。下句结报恩。大论云。借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传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 二重请证明
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美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位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初二句能类。当知下所类。了别谓识。见闻谓根也。是生识之根。故云了别见闻等 二斥劝研详
人间无知。惑为人缘及天然性。皆是识心别离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七识性四。一总标无性
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向执心在身中。谓言是我真性。今知空在心内。如片物持于掌间。下文亦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二了物咸真益
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该见精无从自出 破和合无因也 三会通实义三。一类通前义
若无所因突但是出。何不日中别识明月 破无因也。日中无月。既无见月之识。应知非是无因此有
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阐发。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此识了知。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生虚空。为无所因突但是出 根能照境如镜照物。识能了境别离自他。此辨认离为从何生 二依理推破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明 四结责迷情
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 重审也。劝细审详。四境当中从何有见
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无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 此破一也。前四句牒计。则明下四句立理。若与下六句推破。见与境一。境灭见亡。如何分办明之与暗。若明下三句结非。明暗自殊。见不随灭。应知此见不与境一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奥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 三科七大即相即性。本自不生。今则无灭。生灭去来皆如来藏圆遍不动清净本然。此是如来宣胜义中真胜义性。故云奥妙开示。身心圆明。故云荡然。更无诸法可为所疑。故无挂碍 二广述得益四。一悟心泛博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