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史记》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23章 乐书[第2页/共8页]

乐也者,情之不成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成易者也。乐统同,礼别异,礼乐之说贯乎情面矣。穷本知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礼乐顺六合之诚,达神明之德,降兴高低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

答曰:“非武音也。”

“永叹之,囗囗囗之,何也?”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於濮水之上舍。半夜时闻鼓琴声,问摆布,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摆布,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於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成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当中,故闻此声必於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师涓鼓而终之。

夫乐者,先王之以是饰喜也;军旅鈇钺者,先王之以是饰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齐矣。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动者畏之。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故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发展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六条约意,得万国之驩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故国亡。

凡音者,生民气者也。情动於中,故形於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正通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稳定,则无惉懘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搥,其臣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於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成止。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辨者其礼具。干戚之舞,非备乐也;亨孰而祀,非达礼也。五帝殊时,不因循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法行也;流而不息,条约而化,而乐兴也。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於乐,义近於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辨宜,居鬼而从地。故贤人作乐以应天,作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六合官矣。

文侯曰:“敢问如何?”

文侯曰:“敢问溺音者何从出也?”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