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仲业[第2页/共3页]
荀贞本待让到一边,等他们先过,谁知这几人却直奔他而来,随即听到身后有人欣喜说道:“二郎,你来了?”荀贞转头看去,见说话之人倒是文直。
荀贞定了放心神,浅笑着将之扶起,笑道:“无需多礼。你我年事不大,平辈论交便可。”
文直博览群书、目光独到,文聘一贯很佩服他,窜改了不觉得然的态度,谦虚肠问道:“因为他辞主记不就,以是深不成测么?”
“‘聘’者,访也;‘业’者,篇卷也。乃祖对你深寄厚望!”荀贞夸了两句,文聘闻言甚喜。荀贞略顿了一顿,问道,“仲业是从南阳来的么?”
“如何答复的?”
荀贞固然出身荀氏,族中的名誉会给他的宦途一个很大的帮忙,但是若无出色的政绩,县令也毫不会在他任亭长还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就想要将之拔擢为主记。文聘顿时来了猎奇,问道:“他在亭中都做了甚么?”
文直与荀贞打仗得未几,明天是头次见面,但听朱敞提过几次,这几天又在县中多闻他在繁阳亭的所作所为,以是自以为对荀贞还是有些体味的,说道:“荀君出身高阳里荀氏,以荀氏的名誉,不肯来县中为吏,主动要求任一亭长,怪杰奇志。二郎,你万不成是以小觑!”
凡是来讲,“男人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不过也有例外,以是荀贞有此一问。文聘答道:“今次离家时,家祖为聘取了一字,为仲业。”
“是。”
“文聘?”荀贞下认识地看了一眼文直,又转眼看那少年,见他浓眉大眼,虽还未及弱冠,但嘴唇上已毛茸茸地长了很多髯毛,并不显得稚嫩,反倒有一股粗暴之气。他拍了下额头,心道:“文直、文直,南阳宛人。……,哎哟,听到他这个姓时,我就该想到文聘!”
文直寂然起敬,说道:“君不以繁阳为轻,不以主记为重,言出必行,有始有卒,真古之矗立独行者、今之豪杰之士也。”
文直摇了点头,说道:“若他只是自请为亭长,我或许会以为他是一个没有志向的庸人;若他只是推却拔擢,我或许会以为他是一个志向高洁的士人。但现在倒是,他自请为亭长后,只用了不到两个月,就使得黔黎奖饰、轻侠昂首,德化远至外亭,引乡中豪强折腰,清楚是个真有才调的人。有如此的才调,他却请任亭长、不为县吏,明天更又推却县君的拔擢,他的志向,我实在是看不透,只能委偏言他是一个不顾人之是非,死守自道的豪杰之士!”
在他的印象中,文聘的名声没有关羽、张飞、张颌、张辽等等名将们大,可应当也算一员良将,并且仿佛当过太守,武功武功应当都不错。
“不错。”
荀氏名重天下,便不说荀淑、八龙一脉与荀衢祖、父一脉的名誉,只说他们曾任过的官职,党锢之前,荀淑与八龙大多都当过县令,荀衢的祖、父、叔更是多任二千石的高官,虽说文氏在南阳也算大族,但不管是名誉还是官吏,拍着马也赶不上荀家。
文聘抬眼往远处看,荀贞的身影已消逝在了人流中。
“文君的美意我心领了,但还是那句话:去繁阳是我主动要求的,从就任到现在还不到两月,桑苗、备寇诸事都只是刚开了个头,尚没有扫尾,因为清贵的主记之职就将此职舍弃,仓促离职,既非‘义’,也有损贤人的教诲:‘有始者必有终’。……,且待贞将繁阳管理稳妥,再说此事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