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文直[第1页/共4页]
“王涣因此说道:‘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遂以一个月的俸禄,帮助他去太学读书。”
“那个?”
自光武复兴以来,本朝至今历经十一帝。光武、明、章、和、殇、安、顺、冲、质、桓及当明天子。此中殇、冲、质三帝皆小童即位,在位一年摆布。虞经才是章帝年间人,距今约百年,名声不显,故而荀贞不知,而卿仲辽是安帝、顺帝年间人,距今只要五六十年,其人又任过尚书令,很驰名声,荀贞倒是有所听闻,点了点头,说道:“此人我知。”
颍阴县贤士辈出,能来此地当县令的非名流不可。如前汉末年的贾徽,乃贾谊以后,本朝桓帝年间的苑康,与大名士郭林宗亲善。又及丘祯、徐晏等人,无一不是当时豪杰。
“这虞经才便是卿仲辽的祖父。”
1,《长歌行》。
“贱名不敷提,鄙人文直。”
荀贞穿越以来,读书甚多,对这方面还是比较体味的,了然点头,说道:“本来如此。”虞卿写过一本《虞氏春秋》,荀贞没读过,但传闻过,又道,“不料卿仲辽之祖竟是此人。”不过,他还是有点不明白,“既已为卿氏,又为何祖孙两人,一为虞、一为卿?”
进了头层院落,站在二院门外,那自称名叫“文直”的县吏笑道:“县君自任本县,除君家名流与刘氏贤人外,从不在寓所见客。特别是对本县的吏员们,如有公事,皆在听事堂访问;若为私事,俱闭门不纳,荀君可谓是第一个被县君请来住处相见的了!”
“卿仲辽。”
“荀君谦之过火。地虽十里,亦十里之宰。君家虽前有大贤、后有豪杰,但是以你管理繁阳的才调而言,或许尚不及前贤,但涓滴不逊平辈!……,客岁,你随仲通来见我,自求为亭长,说不肯为案牍劳形之吏,而愿为昂首做事的亭长,并举了陈留仇季智作为例子。诚恳说,我初不觉得然,以今观之,君非大言,果有干才。……。荀君,你可知我本日请你来是为何事么?”
荀贞这不是第一次见他了。朱敞早在来任之始,就去高阳里拜见过荀家的长辈、名贤,在荀衢家与荀贞见过面。厥后,荀贞求为亭长,两人又见过一次。这一回乃是第三次见面。
他说的很诚恳,的确累,但累得欢畅。朱敞为之一笑,说道:“‘百姓若能安康,累亦乐在此中’,说得好!荀君在繁阳不敷两月,而隽誉已多次传入县中。比来我又听闻,荀君自家出钱,帮助里民买桑苗、修里墙,安抚孤寡。若天下为吏者皆能如君,何愁百姓不能安康,天下不能承平?”
……
“提及虞经才,荀君能够不知;但提及另一人,荀君定然晓得。”
……
“是。”
如许的故事、这首诗的来源,若非博览群书、又存眷政事者,毫不会晓得。荀贞在高阳里住了十余年,读了十余年的书,就不晓得此事,不觉对这县吏刮目相看,恭敬地说道:“与足下初见时,问君高姓大名,君只答南阳宛人,姓文。就教尊名?”
前边是办公的地点,后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寺舍”,官吏们居住的处所,一个是监狱,囚系罪犯的处所。因所谓“廷者,阳也,阳尚发展;狱者,阴也,阴主刑杀”,以是,监狱在“县廷”的北边。“寺舍”与监狱遥遥相对,其间有高墙、过道、天井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