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臂膀(上)[第1页/共2页]
目睹两边要争论起来,武陵郡夫人俄然上书告病,回家疗养,退出了这场争端。
也因为得了兖州兵马,子烨的力量敏捷强大,不但包管本身不被别人吞掉,还一句攻陷了半个河南。能够说,若无最后的兖州投奔,凭他那点起家的兵马,只怕安定天下之路要盘曲很多。
子烨自齐国起兵时,本只要千余兵马,在当时诸皇子纷争之世,可谓微不敷道。当时,子烨公布檄文,斥责诸皇子只顾私利,祸乱天下。呼应者虽寥寥,却也不是没有。
天子大怒,责令大理寺秉公严惩,为无辜者昭雪。
身为杜行楷的遗孀,祝氏即使没有获得国夫人的诰封,也仍然遭到了世人的静养。子烨的麾下,以林知贤为首的齐王府一众臣僚,都是杜行楷当年一手带出来的,天然也对祝氏多加恭敬。
在他们眼中,我和子烨的婚事,是都城那边塞过来的,而我则是彻头彻尾的都城那边的人。而都城这么做的目标,当然是没安美意的。以上官家和杜家的过往,我定然是会防着杜家的,说不定当上太上皇后以后,头一件事就是对杜家动手。
杜家在洛阳一贯名誉不错。
我想,祝氏该来找我了。
景璘看着子烨,少顷,淡淡一笑,道:“上皇所言甚是。”
此举,确切让洛阳朝野对我的观点大有窜改。
武陵郡夫人的丈夫名叫陈定,是子烨麾下一名重臣。
但是,她碰到了祝氏。
一是武陵郡夫人,一是宣城郡君,一是昌化郡君,一是弋阳郡君。
武陵郡夫人有充足的声望,那么将她用起来,恰是合适。
至于剩下的昌化郡君和弋阳郡君,她们脾气风评不错,是以受祝氏喜爱,列入了她的名册。但一向以来,她们都不算祝氏近前的人。
钟禄腰斩弃市,没多久,一份圣旨从都城送到了洛阳。上面盖了景璘的玉玺,赦免了杜行楷生前之罪。
当时,呼声最高的便是武陵郡夫人和祝氏。武官出身的朝臣,大多站在了武陵郡夫人一边;而文官一系,则大多支撑祝氏。
他回到都城以后,没多久,就传来了圣旨。都城大理寺将杜行楷生前的帮手钟禄逮捕,在狱中,此人招认了当年罗织罪名,诬告杜行楷与废太子勾搭之事。
而更大的好处,是让我收拢了外命妇的民气。
他当时是兖州长史,对子烨颇是佩服,闻得子烨的兵马到了兖州,不但不禁止,反劝说当时的兖州刺史刘让投了子烨。
她本来是清河侯夫人,现在定了品级,封为宣城郡君。当初在洛水行宫,邢国夫人她们与洛阳命妇们起了争论,这位的嘴皮子工夫颇是了得。不过据我所知,她并非全然是祝氏那边的人。她的丈夫清河侯是武将,畴前与陈定交好,她与武陵郡夫人亦有来往。
两边酬酢一番以后,景璘登车,在仪仗的簇拥下拜别。
但更让我感觉成心机的,是她早有了诰命,职位也不低,却仿佛并不露脸。祝氏给我拟的任用名册之上,也没有她。
武陵郡夫人,在我结婚后的命妇进贺之时,我就见过。当时,她非常健谈,对大哥的越国夫人和随国夫人亦照顾有加,让我颇是印象深切。
说罢,他令桑隆海摆驾回宫。
“方才不是答复过了。”他说,“今后再议。”
此事,与命妇们的诰封前后脚出来,让洛阳高低又是热烈了一番。
我说:“圣上方才提起的那回京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