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抢来的皇后》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72章 雕像[第2页/共4页]

同时,文景年一改朝廷近百年以来崇文轻武的风习,命令文武科举,同朝开考。此举不但破格提拔了不尽其数的有贤德才气的文官,还例外重开了武试科举,比拟于畴昔武将只能在疆场上从小兵做起,还随时面对战死疆场的伤害,武官的职位可谓节节爬升。如此一来,不但经纶满腹的文人能够一展抱负,同时让精忠报国的军人也得以大展拳脚,此举可谓文朝百年来一大窜改,既激起了文官的为国为民的激昂之心,又弘扬了武官杀敌报国镇守四方之义,在举国高低的人都大志勃勃当中,这位年青帝王也垂垂坐稳了皇位,她的贤明统治慢慢深切民气。

文景年眉宇飞扬地一笑,“护国公允身,”继而再端起一杯酒道:“这杯酒,朕敬在坐的各位将士,你们为我朝开疆辟土,朕全数都有封赏。”文景年一挥手,御前礼官就踏步上前,展开通黄色的圣旨,大声宣读封赏的诸多将士。众将个人起立,跪在地上喊道:“谢皇上恩情!”

几近统统明眼人都看出来,这位甫即位的中原天子此次是借着大食国偷袭为由,大肆发兵地挞伐篡夺了东南部大片极产粮油的富庶繁华之地。这比如高山里炸起一声雷,一下震惊了无数的大大小小国,百年来,他们已经风俗了中原朝廷赐与的怀柔政策,耐久的养尊处优,早就令他们失了战役的灵敏性,他们安于近况,乃至久而久之,虽视文朝为强国之尊,却因历代国君的崇文轻武,无所建立而渐渐轻视猖獗起来。但是,这个年纪悄悄的天子的气性和倔强手腕明显与其先皇,乃至前面几代天子都大为分歧,反倒模糊与当年阿谁誓要争霸天下的文太祖有几分类似。

今天下以五国为大,别离为中原的文朝,南部荣澜国,北部蒙古,大金国,和西部的大凉国。五国当中,又以中原的文朝占尽阵势,得天独厚,加上文明发财,贸易不断,不管在边境还是气力上,都可称得上是版图最大的一国。只是文朝自太祖打天下以来,高祖建业以后,七代帝王皆是采纳中庸自守的政治,耐久以和亲之策,换来与外族之间相安无事的局面。

“这些封赏你们都收着,朕还等着将来一日你们为朕开疆扩土,一统江山!”文景年目光果断,望着他们饱含希冀之色,众将士相互对望,面上皆是按捺不住的慷慨激昂之色,恨不得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了:“臣等定不负皇上重托!”

文景年扬袖走回了高位坐下,笑容却不经意地敛了,她嘴上说让大师畅怀痛饮,不醉不归,可心中却时候挂念唐韵曦,若不是碍于祖制规定,文景年现在也不必待在这朝圣殿里忍得这般辛苦。面对底下一群阿谀拍马的官员,明里暗里都快把她吹到天上去了,文景年不着陈迹地皱了皱眉,目光很快转向右动手座的公孙憡和周伯韬。她不在的时候里固然随时掌控朝政,但有些毒手的国事还是需求她返来才气措置,只但愿不要太急,让她连先去趟后宫的机遇都没有。两位新任的摆布丞不异时会心肠回了一个必定的目光,文景年举着杯子随便喝一口,脸上这才现出了淡笑的神采。

文武百官全部穿戴最为雍容端重的朝服,伏首跪在承阳殿前,驱逐他们班师而归的一国之君。当文景年骑着银光闪闪的骏马,率着身后气势恢宏的战将们踏入宫门的那刻,山呼万岁的轰然之声,直直响彻了这片持重巍峨的宫廷的云霄。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