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抢来的皇后》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72章 雕像[第1页/共4页]

文景年这番话半严厉半开打趣,惹得众将士都笑起来,那一身波折的魁伟将领焦广禄面红耳赤,却也是吭哧地大笑起来,君臣疆场之上建立的交谊表现了出来。

当初借由谋逆连累罪,快刀斩乱麻地贬了李义山的官职后,文景年便提出将公孙憡升为丞相,满朝文武几近全数都持反对定见。文景年晓得公孙憡经纶满腹,是个栋梁之才,文武大臣倒是不知情的,让一个甚么来头都不清楚的山野村夫来当这举足轻重的一国丞相,怎能让他们佩服。但是碍不过天子力排众议,宣称用人不疑疑人不消,最后君臣各退一步达成共鸣。朝中设摆布二丞相,由公孙憡担负左丞相,以及近期连连升迁,并在科举和诛谋逆案中建功显赫的二品大臣周伯韬担负右丞相。

朝圣殿里,连明黄色的龙袍都未换,仍穿戴坚固的重金铠甲的文景年坐在高高的鹿台之上,当众赏封有功的将士,她举杯道:“第一杯,朕敬上官云将军,此次东伐诸国,上官将军功不成没,可谓我朝第一功臣。上官将军乃是父皇亲封的镇南大将军,数十年来忠心报国,朕今次就特封你为护国公,官升一品,统领大文边疆兵马,另赏府邸一座,黄金千两。”上官云赶紧起家,跪谢皇恩:“臣谢皇上恩情!”身披重甲的上官云立即起家,重重跪谢皇恩:“臣谢皇上恩情!”

修建大运桥的行动,经过文景年御笔亲批,连达三省六部,再到处所官员受命履行,所需资费大部分由国库出,并鼓励商贾的贸易来往,令初下,各地反应即非常激烈,特别是江浙一带,大有百废俱兴,朝气融融之盛象。

同时,文景年一改朝廷近百年以来崇文轻武的风习,命令文武科举,同朝开考。此举不但破格提拔了不尽其数的有贤德才气的文官,还例外重开了武试科举,比拟于畴昔武将只能在疆场上从小兵做起,还随时面对战死疆场的伤害,武官的职位可谓节节爬升。如此一来,不但经纶满腹的文人能够一展抱负,同时让精忠报国的军人也得以大展拳脚,此举可谓文朝百年来一大窜改,既激起了文官的为国为民的激昂之心,又弘扬了武官杀敌报国镇守四方之义,在举国高低的人都大志勃勃当中,这位年青帝王也垂垂坐稳了皇位,她的贤明统治慢慢深切民气。

收到动静的诸小国国主几近惶惑不成整天,就连其他四大国也都暗自防备,剑拔弩张着,统统人都在猜想,这个文朝的年青天子野苦衷实何大,下一步又筹办作何,莫不是过了这一百多年,文朝又要出一个像他们当年勇猛善战的太祖那般,大志勃勃欲要挞伐各国的帝王,如此一来,诸国能够就此要复兴纷争。

阿谁雕像是蜀州百姓戴德天子为他们制作了史上第一座浮桥,让他们今后免受洪灾之苦而献上来的。这雕像是由贯穿蜀州河底一块耐久不耗费的灵石制成,不管河水雨水如何打击,它都一样不失光彩,以此意味帝尊的万世永存。蜀州的工匠用这块洁白的灵石精雕细琢成了天子的雕塑,上面雕镂着一个俊美如谪仙般的少年,她的眼睛像宝石般闪烁,长长的束着的头发,鬓边耳后的发际修得极其精美,头上戴着华贵的冠冕,显现着天高贵胄的身份,她英姿抖擞,浅笑地了望着远方。

今天下以五国为大,别离为中原的文朝,南部荣澜国,北部蒙古,大金国,和西部的大凉国。五国当中,又以中原的文朝占尽阵势,得天独厚,加上文明发财,贸易不断,不管在边境还是气力上,都可称得上是版图最大的一国。只是文朝自太祖打天下以来,高祖建业以后,七代帝王皆是采纳中庸自守的政治,耐久以和亲之策,换来与外族之间相安无事的局面。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