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生隙[第2页/共3页]
只是这时候,因马超等莫名背叛、曹操侵河南、耗光阴久到处开战导致四军卒兵折损甚巨。让邓季内心早憋着火气,他现在已很少再亲临战事。领兵往援上党,就是巴望能有一场酣快厮杀宣泄,在上党闻袁绍军再南下,一腔邪火便终究寻到一个泄出的口儿。
三日以后,军中粮尽,已不成再战下去,轲比能等无计可施,只得求阎柔出面,往邓军中请降。
乌桓各部居处在幽州以北,鲜卑居处广漠,但步度根、轲比能两部都在冀、并交界,阎柔还算有些知己,未与蹋顿、楼班独经河内独逃往邺城方向,抄近路归家,而是跟着轲比能、步度根的鲜卑军一齐北归。
能在上党逼降乌桓、鲜卑二族马队,光前后缉获的战马就有一万三千匹,再逼其等部族交出划一人数的马匹来赎人,还可再得万余,新得两万三千多匹良马,足以充盈军马场了。
只是到河内以后,才发明邓季治下坞堡各处,河东也是如此,那些汉人农夫连同他们的家财、食品、牲口全躲在堡内,要想有所收成,必须先将那坚固的坞堡外壳敲开,可农夫们仰仗弓弩、木石、沸水等固执抵当,给他们这些并不善于攻坚的顿时儿郎沉重打击,与之前预期的完整不一样。
虽不甘心,可军粮耗尽,实在不能再战,轲比能等再无它途,刀架在在脖子上,终究也只能挑选认下。
只是松气的同时,连番苦战下来虎牙、荡寇、威烈、骁骑、武卫诸军卒兵折损之巨,也让邓季心疼到顶点。
其等居处全阔别邓季治下,又不似匈奴有血仇,全歼这股外族联军对邓季意义不大,与徐庶计议后,邓季同意放轲比能、步度根、蹋顿、楼班四人各领十余近卫归去,余者尽弃械上马受俘,方可得活命,阎柔亦需留下为质。
怪不得袁绍自家精骑不来。
邓季得报,板滞好久,方对田丰道:“如此大事,庞双戟何不遣人告我?张燕前车之鉴,岂能不察?”
多了虎牙军的胶葛袭扰绞杀,散开去的外族骑想再次调集就困难很多,很多小队都临时不能归建,退出的速率就被拖慢。
田丰、徐晃在河南以少年军大破曹军的时候,邓季正领威烈、虎牙两军于河内围歼步度根、蹋顿等乌桓鲜卑骑。∈↗,
没过几日,探马又报,庞真军一起北进,袁军未曾抵挡,让其连占西河、定襄、雁门四郡!
阎柔领着乌桓鲜卑两族马队南下袭扰,也不肯离袁绍权势太远,未入河东,雄师只在河内寻觅机遇。
之前受邀来助袁绍,都是为战中捡些便宜归去弥补部族,不想倒弄得全军淹没。按鲜卑乌桓风俗,酋首被称为大人,此时四位大人都非常沮丧。
乌桓权势不如鲜卑,当初蹋顿、楼班二人合力才凑出八千骑南下,被邓季所俘的另有四千余人,要再凑四千匹好马很不轻易,不过乌桓族小,内斗也就没有鲜卑多,堂兄弟俩个一起着力就是。
袁军方入上党地界,邓季亲领黑铁卫与涵养半月多的威烈军就扑杀上去。如同发疯的疯狗般咬住就不放,来回厮杀数遭,从凌晨直杀到天尽墨,袁绍大戟士都折出来两千余,雄师方才得脱。
此时两族军无耐久之粮,皆无战心,邓季有所筹办,自不比之前南下时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