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农夫三国》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349.生隙[第1页/共3页]

虽不甘心,可军粮耗尽,实在不能再战,轲比能等再无它途,刀架在在脖子上,终究也只能挑选认下。

将来两三年的时候内,不要说再组新军,能将各军弥补满就算不错了。

一到河内,不明白内幕的鲜卑、乌桓骑便各家分分开去掳掠,只两天下来,就全发明这些坞堡的坚固难啃,人少对之完整无用,人足也要复出极大代价才气破开,一点点收成都是拿性命填出来的,完整得不偿失。

但是还不待散开的两族马队堆积起来,太史慈领虎牙军已归河内,亦分离往四地围歼追杀侵入者。

乌桓权势不如鲜卑,当初蹋顿、楼班二人合力才凑出八千骑南下,被邓季所俘的另有四千余人,要再凑四千匹好马很不轻易,不过乌桓族小,内斗也就没有鲜卑多,堂兄弟俩个一起着力就是。

待袁绍退兵,邓季亦命令围邺城的盘石军退回河内,武卫军回归河东,自家雄师则回雒阳,筹办休整一番后,再择军往西平韩遂。

两族雄师尚未靠近上党,邓季得动静,抢先动手,让庞真自守城池,他领雄师突袭,直击外族行军中部,蹋顿、轲比能都舍不得再弃去大半儿郎,只能转头与战。

没过几日,探马又报,庞真军一起北进,袁军未曾抵挡,让其连占西河、定襄、雁门四郡!

四人中最艰巨的就是步度根,他统辖的部族远不如轲比能,此次也是听闻阎柔提及有隙的轲比能出八千骑助袁绍,不想伏输,还用近千老弱充数,很费些力量才凑出八千人,就算换回被俘的近三千儿郎,也是元气大伤。并且为此次出军,部族中上等战马都已用尽,再无多余,就算归去后当即构造人手套野马时候上也来不及。

鲜卑、乌桓现在人丁希少,被邓季俘获的部众都是族中精华,千万舍弃不得的,轲比能等如果敢忏悔,族中就先要有人造反,最大的困难反而是如何通过别人地盘将战马运来与邓季换人。

军粮渐难以保持,邓季麾上马队不比他们少,在仇敌要地作战,没了战马更是死路一条,连屠宰战马以放逐粮都不敢,全军只要寄但愿于袁绍,望其应约出兵上党策应归程。并供应粮秣。

此时两族军无耐久之粮,皆无战心,邓季有所筹办,自不比之前南下时轻易。

只是这时候,因马超等莫名背叛、曹操侵河南、耗光阴久到处开战导致四军卒兵折损甚巨。让邓季内心早憋着火气,他现在已很少再亲临战事。领兵往援上党,就是巴望能有一场酣快厮杀宣泄,在上党闻袁绍军再南下,一腔邪火便终究寻到一个泄出的口儿。

其等居处全阔别邓季治下,又不似匈奴有血仇,全歼这股外族联军对邓季意义不大,与徐庶计议后,邓季同意放轲比能、步度根、蹋顿、楼班四人各领十余近卫归去,余者尽弃械上马受俘,方可得活命,阎柔亦需留下为质。

邓季押俘入上党,庞真自免不得一番恭贺。

不过步度根家属世代为鲜卑权贵,外援很多,他的亲兄长扶罗韩,是鲜卑中另一大部的大人,权势还要赛过轲比能,危难关头,或答应以向他求援。

之前受邀来助袁绍,都是为战中捡些便宜归去弥补部族,不想倒弄得全军淹没。按鲜卑乌桓风俗,酋首被称为大人,此时四位大人都非常沮丧。

只是松气的同时,连番苦战下来虎牙、荡寇、威烈、骁骑、武卫诸军卒兵折损之巨,也让邓季心疼到顶点。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