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父亲[第1页/共2页]
“爹爹。”傅念君见招数管用,又乘胜追击凑上去捏着他的袖子晃了晃,带了两分撒娇道:“朝中的事是没有能忙完的一天的,你既然回到了家中,便不要再去想琐事烦心了。”
傅念君反而笑道:“姜公《续书谱》中皆有言。”
傅琨只感到大慰平生,他的女儿,终究要开窍了吗?
他本日在朝堂上与参知政事王永澄政见分歧之处,就是针对西夏的对策,自西夏脱宋自主不过数年,就敢屡犯边疆,朝廷却如当年不敢立即出兵讨伐普通,摆布踟躇,拖累地军心涣散。
她畴前但是半点都看不懂的,且极没耐烦,对写字读书非常讨厌。
她微微蹙眉:“行书讲究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爹爹素擅飞白,得颜公之畅快纯厚,只是稍有几字,横斜曲直,钩环盘纡,无峰却有势,便入草章之法,爹爹约莫是心有所想,下笔便跟着情意动了。”
傅琨惊奇地望着她。
“爹爹感慨他时运不济,最后不得已收起满腔抨击,远走江南,您心中对他起了顾恤,只怕是因为一样本日在朝,碰到了不异的事,才会如许有感而发吧。”
腹有诗书气自华。
傅念君敛衽垂首:“是我莽撞了,言辞无状,爹爹莫要活力。”
“你说的很对。”傅琨道:“我确切与参知政事王相公政见分歧,是以心中生了些退隐之意,只不过是写了一阙词,就叫你这孩子猜出来八分,念君,你真的长大了。”
傅念君半侧着头含笑望着傅琨,话音如珍珠落玉盘,清脆又明快:
怎不叫人扼腕。
傅琨却闭了闭眼,对着女儿长叹一声,仿佛寻到了知音:“何故下酒,惟《汉书》耳!”
傅琨见她说得奸刁,又笑起来,“你又胡猜,爹爹一样爱好《史记》。”
傅琨望着本身写的字,也长叹了一声。
傅念君摇点头,“无人传授。”
她竟能看出本身有几个字不知不觉用了草章笔法!
傅念君接道:“女儿读史尚且粗浅,更不能说有甚么观点,只不过是作为闺帷女儿,敬慕《汉书》当中大汉乱世的烈烈雄风罢了。”
她只是真的那么以为罢了。
大宋受西夏契丹蒙古环伺,燕云十六州尚未光复,朝廷在军事和交际上怠倦有力,百姓在民族时令上也深感屈辱,昔日汉人击退匈奴的雷霆之势早已无存,她读书这么多年,也同很多士人一样,不但仅囿于风花雪月,偶尔也会惜古思今,追思下汉家陵阙。
她一番话毕,傅琨只深深望着她,“念君,这话你是听谁说的?”
只是这点子文墨,她也不敢在傅琨面前矫饰,天然说了几句就不美意义地垂下了头。
阿君,你看到了吧?
她在这方面的感受一向很灵敏,晓得猜不中非常,也该有七八分。
你的女儿,果然是像你的啊。
她瞥见傅琨的唇角微微上扬,心下松了松,持续道:
“不,好孩子,爹爹只是太震惊了……”
傅念君又指了指书案那头的《汉书》,“苏子美素爱汉书,曾有‘汉书下酒’的典故传播,读《汉书张良传》而抚掌长叹,击节高歌,说读《汉书》就是一斗酒也能喝,他曾经也是个慨然的有志之士。”
“爹爹这阙词,是苏子美的《水调歌头》,是他贬谪江南之时所作。‘方念陶朱张翰’,苏子美将本身比作范蠡遨游太湖,比作张翰因思念故里莼羹鲈鱼而归隐,当然是有两分文人风骨在里头的。可爹爹分歧,您贵为宰辅,高居庙堂,要为天下百姓谋福祉的,天然做不得那闲云野鹤。我瞧爹爹不是与他有共鸣,只怕是想到了苏子美的归隐,有所感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