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家宴[第1页/共3页]
徽妍看完,感到局势严峻。
戚氏将她拥在怀里,哽咽道,“你父亲常说,此生最大的憾事,便是再见不到你。现在你给他敬了这酒,他便也放心了。”
四位叔伯也来了,各自带着家人,有一大群。
徽妍伏在她的肩上,好久,点点头。
王缪道:“是了,有一事要奉告你。你姊夫提了官,入大司农的平准府,我等年初时已经搬去了长安。可惜几日前你不晓得,不然可住到我家里。”
日子就在明日,上高低下都繁忙起来,杀牲的杀牲,购置的购置,到处师繁忙的仆婢。
“二姊?”一个声音从中间传来,徽妍睁眼,只见是mm王萦。
“我不记得谁还会记得?”王萦对劲地说,眼睛亮晶晶的。
“你常日在家做甚么?”徽妍问。
话音才落,大门外忽而呈现了两个身影,徽妍定睛看去,不由暴露笑容,那恰是她的长姊王缪和姊夫周浚。
“庖厨中刚做了米糕,我想你应当也饿了,带些来给你。”王萦说着,翻开食盒。
王缪看她神采,点头,“想来兄长纯善,不会与你碎语。订婚的是奉常何建的孙子,可父亲罢免以后,那边就把婚事退了。”
“看书。”王萦说。
她找到曹谦,向他要来账册,想将家底摸索得清楚些。
她梳着总角,手里捧着一只食盒。
“哦?”徽妍眼睛亮了亮。
伯母和叔母们则围着戚氏说话,你一言我一语。
“长姊怎还不来?”王萦来到堂前,踮着脚不住往外望。
据徽妍所见,周浚和王缪婚后一向恩爱,美中不敷的是,王缪连生了两个都是女儿。在徽妍去匈奴之前,王缪又怀了第三个,厥后在兄长的来信中得知,仍然是个女儿。
王缪排行第二,大徽妍六岁,现在虽已经年近三十,却仍面庞娇美,走进门,似门庭生光。
“借过。”曹谦道,“前两年蝗灾时,弘农物价涨得狠,经常有叔伯亲戚说无钱可用,上门来借些。”
呵呵,嫡亲。徽妍在心中嘲笑,不说话。
话语虽短,徽妍听着,心中倒是一酸。
以是在弘农虽是他们一家人的故里,王兆却没有从父亲那边担当到任何田产。现在传给后代们的田宅,都是他本身出钱另购的。据她所知,几位叔伯分到的地步,起码也有十顷,且都是良田,说不定现在家道比王璟这边还好。
“可不是。”一名叔母吃着果子,“要我说,当初就不该送去做甚么女史,还不如我等生在乡间的女儿,早早立室。”
“你莫怪那些人,他们每日无聊得紧,好轻易得了机遇开开口,岂有放过的。”到了花圃里,王缪开解道,“些许蠢话,你莫往内心去。”
徽妍回了家来,第二日起家,便去拜祭了父亲。
当年徽妍还在长安的时候,他的祖父就已经归天了。王兆当时任太子太傅,过得最是繁华,为人也慷慨。分炊时,王兆只要了些父母不值钱的遗物做念想,其他全由四个兄弟们措置。
“还能如何?生甚么又不是我想便有的。”王缪道,说着,撇撇嘴,“父亲那事以后,很多亲热的故交都不见来往了,那边待我已经算仁善。”
“这是徽妍?”大伯父王和六十多岁,身材胖得几近腰带都要勒不住,笑起来眼睛都几近不见,“返来甚好!从匈奴返来,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