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婆婆[第1页/共3页]
葫芦巷重新到尾有三四里深,从巷口一向往里,都是临街的二层青砖大房,住的大半是些商户人家和瑶江县的殷实乡绅。
潭州府盛产茶叶和丝绸,县里很多人家都以采茶或是养蚕为生。
他一小我端三大碗,回房给进宝和宝珠一人一碗。
周桃姑现在恨她入骨,估计正躲在家里扎小人谩骂她呢。这时候把周家人招到李家来,不是自讨苦吃嘛!
李绮节有些矜持,仍然坐着没动。
听到熟谙的调子,李子恒第一个摔下碗筷,捧着一个大海碗欢欢乐喜奔出门去。
李绮节递了把匙子给宝珠:“把绵白糖舀出来,灶上有剩下的肉汤,用肉汤当卤子。”
然后一边喊烫,一边七手八脚跑进屋去。
转头朝李绮节道:“三娘别出声,我出去看看。”
李乙倒不是嫌李绮节费柴费水,而是怕邻里人家瞥见,会在背后里胡乱编排她。
她没来得及换衣裳,只穿戴一件家常缥色小紧身儿,底下着一条玄色阔腿绸衫裤,脚下穿枹木屐,一头稠密墨发还未烤干,云鬓疏松,挽在肩头。
桂花树旁系了一头老牛,老牛神态悠然,低头吃草料。
孟娘子本来不大甘心,但看李乙带了桂花酒和蜜枣,顿时堆起满脸笑容,一口承诺下来,“李相公放心,三娘那边如果有甚么不当,只要对着墙头喊一声,我立马就能闻声。”
李绮节让宝珠去烧热水香汤,预备沐浴。这几天发髻有点痒,恰好趁着明天洗了。
李绮节初来乍到时,还只是个四五岁的小娃娃,当时候李家已经和杨家订婚了。
李乙侧耳听了半晌,道:“是卖豆腐崽的老刘,我们也买几碗,粥饭不吃了,留着发米糟,过几天好吃米酒。”
她坐在灶台边的小杌子上,尽量靠近炉子,能听到头发上的水汽一点一点被烘干的滋滋声。
红裙小娘子数出两枚铜钱,丢到中间一个竹篾编的框子里,端着热腾腾的豆腐脑回身回屋。
杨家和李家是世交,祖辈连着亲。李子恒和李绮节管杨老爷叫表叔。
李子恒端着海碗,凑到灶台边,把宝珠刮下来的白糖全都一股脑倒出来。
宝珠倒是如临大敌,在院子里烧水的时候,一向左顾右盼,恐怕被人瞧见。
宝珠手执桃木梳,梳齿上蘸了桂花油,一点一点把李绮节半湿的长发渐渐梳通,挽了个松松的发辫:“三娘去炉边烤烤,才病了一场,吹不得冷风,不能用扇子扇,只能渐渐烘干。”
劈面看到李子恒,红裙小娘子冷哼一声,昂着头从他身边走过。
李家院子里种的是一年一开的金桂。
那妇人似笑非笑,“这时候倒是晓得端方了。”
宝珠承诺一声,一点一点刮下碗沿上的一层白糖,倒了温在炉子上的肉汤,姐弟俩这才唏哩呼噜把两碗豆腐脑吃完。
李家人在桂树下吃早餐。
她发间腾起一阵阵红色蒸汽,卷烟袅袅,仿若瑶池。
早餐是一大锅清粥,桌上摆了几样小菜:一碟子凉拌孔明菜,一碟子切开的高邮腌蛋,一碟子米醋拌蒸茄,并一碟子风干咸鱼块。
李乙付过钱,又买了几碗豆腐脑,此中一大碗让李绮节本身端着。
李绮节才不管那些老祖宗的忌讳,隔个三五天就洗一次。不管李乙如何苦口婆心肠劝,她都不管。
进宝和宝珠愁眉苦脸,两人恰好和李子恒相反,不爱吃甜的豆腐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