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回 生变(2)[第3页/共3页]
自建国起,大成朝皇后或是出自勋贵,或是望族。唯有明帝皇后夏氏,因明帝结婚时,武帝正大力打压勋贵豪强,为讨武帝欢心,才娶了出身浅显小吏之家的夏氏为妻,使得夏氏也成为有大成一朝母家身份最低的皇后,及至安帝继位,夏家才得了一个承恩侯的爵位。
史修心底猛地一惊,怔怔的好久不言语。
只听龙庄主鼻子里收回两声哼哼,并未当即说话。
永泰元年,人胜日,百官朝贺,恭请太后临朝听政。
四月,地陷西南,蜀地地动。
廷议后,皇上奉太皇太后懿旨,公布圣旨,太后应氏而后幽居北宫,荣王返回封地,后代子孙不得入京,夺职右丞呼应勤,并责令回籍,相附翅膀放逐崖州。
“如果没有应太后的事,我会考虑这个建议,但是……”公孙梁决计顿了一下,“有句话叫养虎为患,比来我想了好久,我不能给应太后复出的机遇。”
武帝有十五子,此中十子长大成人,因昭怀太子案,燕王赐死,厥后,武帝末年,诸王争储,庆王福王囚于西苑,宁王遭武帝嫌弃,后代子孙不得分开封国。
公孙梁约莫也是留意到史修的谨慎,忙伸手拍了拍史修的肩头,笑道:“如果连你我都没法完整信赖,哪我还能信谁,你就是谨慎过分了。”
独一的分歧,是新君不能亲政。
古往今来,以史为证,多少新政,跟着当权者的逝去,新政也就随之灭亡。
神采严厉地打量着公孙梁,头一回,他从公孙梁身上感遭到了现在令朝中人胆颤的那股威权。
安帝无子,又因为去得俄然,生前没有留下遗诏,导致皇位空虚,安帝崩逝,百日内,皇太后夏氏与三位顾命大臣定策禁中,决定过继景王之孙为安帝嗣,迎为新君。
肩舆的仆人便是现在权力滔天的丞相公孙梁,但现在,坐在肩舆里的公孙梁倒是愁眉不展,在他右手边的不是别人,是大理寺寺卿史修,本日逢休假日,俩人一起结伴去白云观找孙牧之,也就是白云观的现任观主虚无子。
荣王留守京中。
却也不想公孙梁想太多别的的。
史修深吸了口气,对公孙梁道:“今上并未失德,年纪尚在冲弱,如同一块未经砥砺的璞玉,听章太傅说,本性聪敏,假以光阴,定能成为一块不世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