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觅嫁》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七回 生变(2)[第2页/共3页]

朝中改朱批,行蓝批,统统军政之事,委交于三位顾命大臣,改年号永泰,尊皇太后夏氏为太皇太后,安帝皇后应氏为太后,新君由嗣母应氏扶养。

肩舆的仆人便是现在权力滔天的丞相公孙梁,但现在,坐在肩舆里的公孙梁倒是愁眉不展,在他右手边的不是别人,是大理寺寺卿史修,本日逢休假日,俩人一起结伴去白云观找孙牧之,也就是白云观的现任观主虚无子。

他熟知汗青,自古以来,权臣又有几个有好了局的,他既已踏上了这条不归路,不如放开手脚,再放肆一场,即如一名当代权臣所说:纵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丑万年。

只听龙庄主鼻子里收回两声哼哼,并未当即说话。

史修望着公孙梁一副苦衷重重的模样,想起朝堂上这近一个月来的新政,推行的并不顺利,“关于新政,各部各衙都已经履行了,何况,任何一件新政,阻力是免不了有的,但遵循现在如许的过程,三五年便能见效,前些日子,我模糊约约听兵部的张侍郎提起,北边的柔然又开端蠢蠢欲动,到时候,朝廷对北边用兵,也不消再担忧国库了。”

一旁的杨宥倒是笑了,“公孙丞相是怀着一颗忠君维稳的心,只是新君年幼,怕就怕两宫太后想不到一块儿去,传闻先帝在时。应太后就常与先帝参与政事。”

公孙梁晓得史修不易接管,并未再多说,他本日不过是向史修透个底,这件事,自从应勤淮阳病逝后,他就有了这个动机,想了好几个月,才下定决计。

又听公孙梁轻声道:“我本日来找虚无子,就是为了这个事。”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后三月,应勤病逝淮阳。

蒲月初五,端阳。

ps:

朝中皇位更替,李璟远在休阳,并未多留意,不过是体贴新君即位后的大赦,为这事,特地向京中去了一封信,只是最后,延平王还是不在赦免范围内。

他说这话,倒没有旁的意义,只是想着如果小天子承认,将来也就不怕人亡政息了,现在虽是公孙梁大权在握,但这权力毕竟有一天要还给小天子的。

京中十月就开端飞雪,一夜的鹅毛大雪,城外积雪没膝,北城门口通往白云观的官道上,一大朝晨北城兵马司就开端打扫积雪,等太阳出来时,那条官道早已打扫结束。

第四百二十七复生变(2)

时年,新君年不过七岁。

独一的分歧,是新君不能亲政。

延平王毕竟是挺了过来。

本朝并无后宫不得干政的明训。天子年幼。太后临朝听政景帝时就有过,应太后比安帝年长四岁,出身大族淮阳应氏。父亲又是明帝留下来的三位顾命大臣之一,安帝毕命,应太后敏捷节制了宫中,才使得没有产生任何动乱,因此,应太后何尝不会没有如许的心机,新君甫一入京,她就提出要亲手扶养。

史修深吸了口气,对公孙梁道:“今上并未失德,年纪尚在冲弱,如同一块未经砥砺的璞玉,听章太傅说,本性聪敏,假以光阴,定能成为一块不世美玉。”

安帝无子,又因为去得俄然,生前没有留下遗诏,导致皇位空虚,安帝崩逝,百日内,皇太后夏氏与三位顾命大臣定策禁中,决定过继景王之孙为安帝嗣,迎为新君。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